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对生长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生长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
(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________。
A.B.
C.D.
(3)下面是研究生长素的三组实验设计示意图。

①根据实验1可知,切除尖端的幼苗,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初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实验1是为了研究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幼苗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2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________
④如果实验3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对幼苗尖端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请将实验3中的甲、乙两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2 .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体型似熊,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图,如图。

   

(1)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测定不同物种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属于生物进化的______证据。大熊猫属于哺乳纲中食肉动物,可其食物中99%是竹子,这与它发达的臼齿有关,科学家是通过______证据判断大熊猫进化过程中臼齿出现的时期。(编号选填)
①直接证据       ②间接证据       ③微观证据       ④化石证据 ⑤胚胎学证据       ⑥比较解剖学证据       ⑦细胞生物学证据       ⑧分子生物学证据
(2)据图判断大熊猫与马来熊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大熊猫与小熊猫的差异率。棕熊与_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近。
第四纪大冰期,大熊猫的祖先——小种大熊猫从云南扩散至广西,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成为了生物的“避难所”,从而加剧了此地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小种大熊猫的食性从肉食性逐渐进化为植食性(吃竹子)。
(3)根据题意推测,下列关于小种大熊猫食性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种大熊猫的食性进化以种群为单位
B.小种大熊猫在肉食性动物的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
C.广西山地丰富的竹子起到了选择作用
D.竹子引发小种大熊猫吃竹子的可遗传变异
(4)第四纪大冰期,有些物种惨遭灭绝。关于灭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B.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C.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食物条件D.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空间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大规模培养是目前生产紫杉醇途径之一,获得更高产的细胞系,可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科研人员通过同步化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建立红豆杉四倍体细胞系。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不同时间后获得的红豆杉四倍体细胞,并进行继代培养,检测各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秋水仙素诱导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高倍镜下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红豆杉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数,鉴定倍增情况
B.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
C.秋水仙素处理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都会影响染色体加倍效果
D.未经同步化处理的细胞直接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会导致细胞的染色体增加倍性不一致
2.下列关于四倍体红豆杉细胞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紫杉醇产量的因素,包括紫杉醇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培养方式和条件的优化等
B.从培养体系中分离紫杉醇可选用过滤、离心等方法
C.继代培养过程紫杉醇含量均逐渐减少,由此推测培养细胞已转化为二倍体
D.四倍体细胞的获得,也可通过仙台病毒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获得
4 . 2020年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球土壤,经过分析发现土壤样品含有微量的水,这些水需要在高温加热条件下才能提取到,折算后每吨月壤中至少含有170克的水(不到地球沙漠含水量的1/10)。
(1)根据材料推测月亮土壤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
A.自由水B.结合水C.流动水D.固态水
(2)科学家在探索外星生命的过程中,首要目标之一是寻找水,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有_______。
A.维持蛋白质等分子的结构和活性B.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加某些细胞代谢
C.水的比热大,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D.水可作为良好的溶剂,是物质运输的介质

科学家利用登月任务中收集到的不同年龄的月球土壤对模式生物拟南芥种子进行培育,发现与地球火山灰相比,拟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样本中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最大植株叶冠长体现了植物生长情况),表现出更多的应激反应,如表所示。
月壤和火山灰成分差异、年龄及栽培结果比较

月壤1

月壤2

月壤3

火山灰

钛氧化物(质量%)

7.8

3.6

5.1

1.5

铁氧化物(质量%)

15.8

15.4

12.4

9.81

月壤年龄

最长

其次

最短

/

最大植株叶冠长(mm)

6.911

12.854

14.884

21.470

(3)研究者利用月壤并辅以充分的培养条件成功栽培出了拟南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
A.研究前提出的假设为在充分培养条件下可以用月壤栽培出植物
B.研究中的充分培养条件包括充足的光照、水分和温度等
C.比起火山灰,应该选用地球土壤作为对照与月球月壤成分更接近
D.影响拟南芥生长的因素可能有月壤的含水量、无机物组成等
(4)研究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
A.火山灰和月壤的质量B.拟南芥种子的数量
C.种植时补充的水量D.拟南芥的植株大小
(5)拟南芥正常生长需要叶绿素,为了保证叶绿素的合成,需要添加的离子是_______。
A.Mg2+B.Ca2+C.Fe2+D.I-
(6)分析表数据,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①钛氧化物质量百分比越高,拟南芥生长速度越慢_______
②铁氧化物质量百分比越高,拟南芥生长速度越慢_______
③与火山灰相比较,月壤更不利于拟南芥生长_______
④月壤年龄越长,对拟南芥生长越不利,表现为最大植株叶冠长越小_______
2023-01-21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2.2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后)
5 . 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下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甲中的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为__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期细胞,右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期细胞。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粒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5)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6 . 图为香椿幼苗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F 代表相关物质,Ⅰ、Ⅱ表示相关过程。Rubisco 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 SBP 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是香椿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

1.据图分析,字母 A 代表:_____;香椿幼苗夜间产生 ATP 的场所是:____
2.下列关于图   中的物质与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Rubisco 酶可以催化E 物质的还原过程
B.CO2 浓度可以影响Ⅱ过程中 Rubisco 酶和 SBP 酶的活性
C.香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参与糖类、氨基酸、脂质的合成
D.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消耗水分不产生水分子

褪黑素(MT)是一种具有吲哚结构的小分子激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科研人员以香椿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在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性 MT 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部分实验结果如表(其中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

组别

叶绿素 a+b

(mmol·g-1)

净光合速率µmol·g-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 CO2 浓度

(µmol·mol-1)

叶长(mm)

株高(mm)

CK

22.3

9.51

0.17

350

48.1

283

NaCl

12.1

1.8

0.07

205

36.7

245

NaCl+MT50

16.8

4.25

0.08

296

36.7

273

NaCl+MT100

19.6

7.03

0.16

323

43.6

274

NaCl+MT200

17.2

4.55

0.11

274

38.5

265

NaCl+MT400

13.5

0.93

0.04

220

28.6

213


注:本实验设置 6 组,CK 为对照组,其中只加入了 1/4 Hoagland 营养,实验组在 1/4 Hoagland 营养液依次分别加入 NaCl 和不同浓度的 MT。NaCl 浓度为 150 mmol/L NaCl,MT50、MT100、MT200 和 MT400 分别代表 50、100、200 和 400 µmol/L MT。
3.据表 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香椿幼苗的叶长和株高
B.与单一盐胁迫相比较,分别施加 50~200 µmol/L 外源 MT 后,均可促进香椿幼苗的生长
C.400 µmol/L 的外源 MT 不能缓解盐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水平
D.使用外源 MT 可以改善气孔的功能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若在下列浓度中进行选择,最为合理 的 是                                
A.MT400B.MT200C.MT100D.MT50
5.据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写出能缓解盐胁迫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最适外源性 MT 浓度。并分析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实验探究4:细胞的代谢之四大实验综合练-2021-2022学年上海市高一生物沪科版(2020)期末总复习(必修一)
7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为了明确RNA病毒的遗传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重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简称TMV,呈螺旋形杆状
B.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C.蛋白质与RNA的含量基本相等
D.不同的类型感染烟草叶片会表现出不同的病斑
2.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跟踪组成TMV的物质去向
B.实验的关键思路是把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感染
C.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感染病斑
D.用RNA酶处理过的RNA仍具有感染效力
3.由实验结果可知:来自不同病毒株系的RNA和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在________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021-05-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8 . 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1)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___________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SPL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关键词:促进、解除)。
(2)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
组别123
处理方式未经低温处理经低温处理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有某些特殊蛋白质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不能抽穗开花抽穗开花不能抽穗开花
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3)图2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3为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结合图2和图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2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
(4)根据图3信息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9 . 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甲中所示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发出星射线。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为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左侧峰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期细胞,右侧峰表示图甲中_______的期细胞。
(4)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表所示,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G1

S

G2

M

时长(h)

3.4

7.9

2.2

1.8

15.3


(5)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粒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6)图丙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
2019-12-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练 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1 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10 . 某兴趣小组对生长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生长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________


(3)番茄营养丰富,若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高浓度生长素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_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
(4)下面是研究生长素的三组实验设计示意图。

①根据实验1结果可知,切除尖端的幼苗,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实验1是为了研究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幼苗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2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实验3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幼苗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将实验3中的甲、乙两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