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与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植物响应逆境时,DNA甲基化修饰会出现变化,进而增加植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分别需要DNA 甲基化转移酶和DNA 去甲基化酶的作用。研究人员研究了拟南芥Col—0植株通过调控AtACO3 基因的 DNA 甲基化来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met1 基因和cmt3 基因均控制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合成,m et1 组和cmt3 组均为 DNA 甲基化转移酶突变体组。ros1(单突变体)组和rdd(三突变体)组为 DNA 去甲基化酶功能缺失突变体组,Cold 为低温处理。
(1)正常培养的拟南芥Col—0植株中AtACO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作为________。根据图1可知,m et1 、cmt3 基因均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tACO3 基因的表达。
(2)图2实验中,低温处理后AtACO3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低温处理的rosl 和rdd 突变拟南芥中AtACO3基因表达的增加被部分________,说明低温条件下,________酶参与调控AtACO3 基因表达,进而响应低温胁迫。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拟南芥rdd 突变体中AtACO3 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培养拟南芥Col—0植株的________
(4)DNA甲基化常发生于DNA的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的 DNA 片段可以与甲基化 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推测甲基化程度影响AtACO3 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_______
2 .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有单一花序和复状花序,果实有圆形果和长形果,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研究人员让单一花序长形果植株和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杂交,F1中单一花序圆形果:复状花序圆形果= 3:1。根据题中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单一花序和复状花序这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亲本单一花序长形 果植株和单一花序 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3)F1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现要鉴定F1中某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一次最简便的遗传实验,完善下列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的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的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植株中单一花序圆形果:单一花序长形果:复状花序圆形果:复状花序长形果=9:3:3:1,则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子代植株中_________, 则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 . 家蚕中,血液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幼蚕皮斑普通斑(Q)对素白斑(q)为显性。让纯合普通斑黄血蚕与素白斑白血蚕交配得F1,并进行以下杂交实验。
杂交1:F1(♀)×素白斑白血(♂)→F2普通斑黄血:素白斑白血=1:1;
杂交2:F1(♂)×素白斑白血(♀)→F2普通斑黄血:普通斑白血:素白斑黄血:素白斑白血=4:1:1:4。
以上杂交子代中每种表型的雌雄蚕数量相当。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1与杂交2互为___实验。F1的基因型及表型分别为______
(2)根据杂交1、2的结果推测,F1形成配子时,___(填“雌蚕”或“雄蚕”)在___(填具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若上述推测成立,且发生互换的概率相同,则F1(♀)与F1(♂)进行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3)油蚕是正常家蚕的隐性突变体,目前已发现40多种油蚕突变体。中国油蚕(ococ)和第2h斑油蚕(ohm2ohm2)具有显著区别,已确定ohm2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且oc基因不是ohm2基因的等位基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oc基因是否也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
4 . 鸭的喙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M/m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基因能促进黑色素在喙部沉积,使喙色显黑色,而m基因则会减少黑色素的沉积,出现花喙,不能合成黑色素时喙色为黄色。现有纯合的甲、乙两只鸭杂交,杂交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根据的实验结果可知,A/a和M/m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
(2)的黄色喙鸭中存在__________种基因型。
(3)现有某喙色为花喙的雄性个体,若要判断其基因型,最佳的方案是让该雄性鸭和多只表型为_______的雌鸭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比例,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为:
若子代________,则该花喙的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mm;
若子代_______,则该花喙的雄性个体基因为AAmm。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研究小组分离出一种导致番茄叶片出现斑点并且发生萎蔫的病毒,这种病毒也可导致许多其他重要经济作物严重减产。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该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取长势相同的健康番茄植株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
②各组的处理分别是:
A组加入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B组加入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___
C组加入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___
D组加入蒸馏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番茄的发病情况。
(2)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B、C组发病, A、D组不发病,说明________
(3)若该病毒的遗物物质为DNA,则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___种。
2024-04-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辛格和尼科尔森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7 . 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盐化土地(主要含Na盐),土壤中大量Na+不仅影响植物吸水,还会被动流入细胞使细胞中毒,显著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科学家通过新技术培育出了耐盐水稻,该水稻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植株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进入植物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A的协助,由细胞内外Na+____提供势能驱动Na+顺浓度进入细胞,该过程中Na+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转运蛋白A结合。
(2)据图可知,Na+还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启动细胞内H2O2产生,此时的Na+是作为____调控代谢活动的。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①胞外Ca2+直接____,从而减小细胞Na+吸收速率;②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③通过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运入细胞内,进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胞内的Na+____方式运至胞外,最终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耐盐水稻的抗盐胁迫机制,从施肥角度提出盐碱地栽培耐盐水稻增产的措施:____(答出一点)。
(5)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有同学做实验探究柽柳的根部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步骤

甲组

乙组

取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若干

取与甲组生长状态基本相同且等量的柽柳幼苗

放在含有适宜浓度的Ca2+的完全培养液中

放在等量且含有相同浓度的Ca2+的完全培养液中

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

____;②____
③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
8 . 生活在不同水域的鱼,其体细胞的细胞质浓度不同,该差异有利于它们维持各自正常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进入海水后易死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此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鱼的心肌细胞可以吸收Ca2+和K+,若对鱼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发现心肌细胞对Ca2+的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则该毒素的作用机理最可能是_________
(3)海水鱼和淡水鱼生活的水域环境中含盐量不同,据此推测海水鱼体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应大于淡水鱼。试以两种鱼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
9 . 研究发现,乙醇发酵需要酶发挥催化作用且同时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酵母菌研磨液、A溶液(含有酵母菌研磨液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菌研磨液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进行了下表所示5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葡萄糖溶液十无菌水
葡萄糖溶液十酵母菌研磨液
葡萄糖溶液+A溶液
葡萄糖溶液+B溶液
?+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A.组别⑤“?”处的实验处理为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
B.组别②的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研磨液中含有乙醇发酵所需的酶、小分子和离子
C.组别③无乙醇生成是因为A溶液中缺少乙醇发酵所需的小分子和离子
D.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发酵所需的酶存在于酵母菌研磨液和B溶液中
2024-03-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病害,它会使猕猴桃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科研人员选取华美2号和金丰两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能催化蔗糖的水解,与蔗糖在酸的催化下水解相比,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速率更快,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测定并比较华美2号和金丰中蔗糖酶的活性:将等量的华美2号和金丰的蔗糖酶提取液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___________溶液中,编号A和B。反应一定时间后向所得产物中加入___________,经水浴加热后生成___________色沉淀。此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假单胞杆菌可以利用猕猴桃植株中的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以生成的单糖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繁殖。两种猕猴桃品种感病后,华美2号抗溃疡病能力___________(请选填“强”或“弱”)于金丰。
2024-02-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