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与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5 道试题
1 . 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A可被吞噬细胞摄入和处理,诱导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
(2)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A的一条肽链水解成多个片段,蛋白酶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____
(3)不采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A,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
7日内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理综生物高考真题试卷
2 . 高粱植株有较好的耐盐碱能力。遇到盐碱条件时,高粱细胞内会产生H2O2,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而PIP2s通道蛋白控制H2O2的外排,且PIP2s通道蛋白磷酸化可以增强通道蛋白的运输作用,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发现AT1蛋白会影响高粱耐盐碱的能力,将高粱中的AT1基因敲除后,把实验组与对照组都置于pH=7的环境下,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高浓度NaCl处理,结果发现两组高粱幼苗的存活率、植株的产量并无明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抑制作用,Gβ为细胞中与耐盐调控有关的一种蛋白质。
A.由图推测,AT1蛋白对高粱对盐碱环境的耐受性存在抑制作用
B.AT1蛋白通过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减弱了该蛋白对H2O2的运输能力
C.实验结果说明,AT1主要影响的是耐碱胁迫,而不是耐盐胁迫
D.图中所示的对H2O2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3 .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研究人员对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结果发现突变体的茎、叶长度增长值大于野生型,根长度的增加值小于野生型。与正常环境相比,重度干旱处理的野生型植物,根细胞中脯氨酸含量较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A可在植物的根冠合成,且能抑制植物茎和叶的生长
B.干旱环境下,ABA可促进植物根的生长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C.重度干旱环境下,突变体存活的时间大于野生型的存活时间
D.脯氨酸增多可能使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大,吸水能力增强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年级5月考前押题生物试卷
4 . 由于近年来重金属污水排放、砍伐芦苇等影响,内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进行生态修复,研究人员对内江湿地的演替过程进行研究。
(1)内江湿地是由底泥随涨水期堆积产生的原生裸地,经过_________演替逐渐形成。为研究演替过程中各种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变化,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不同演替阶段各种植物在样地中的分布。
(2)研究人员选取内江湿地演替不同阶段的4块样地(阶段I~IV的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统计了几种常见植物的生态位,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生态位宽度

阶段

I

II

III

IV

虉草

0.51

0.62

0.42

0.28

眼子草

0.12

0.09

0

0

菹草

0.18

0.1

0.03

0.03

芦苇

0

0

0.4

0.67

表2


生态位重叠度

阶段

I

II

III

IV

虉草、芦苇

0

0

0.75

0.58

虉草、眼子草

0.14

0.18

0

0

虉草、菹草

0.08

0.24

0.16

0

注:生态位宽度是指某物种在样地中分布的范围大小;生态位重叠度是指两物种受到某种环境因素影响的一致性。
①研究人员提出,内江湿地群落演替是由虉草阶段过渡到芦苇阶段。据表1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___
②综合表1和表2结果分析,虉草在演替初期占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在芦苇出现后虉草在强烈竞争中失去优势,逐渐被芦苇替代。
③为进一步确定内江湿地演替的特点,研究人员对虉草和芦苇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下能够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包括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字母)。
A. 虉草和芦苇都能进行营养繁殖,芦苇根系粗壮,繁殖力更强
B. 虉草和芦苇都会在中午出现CO2吸收的下降,虉草的胞间CO2浓度更高
C. 测量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虉草对应的CO2浓度更低
D. 与芦苇相比,虉草植株茎秆纤细,总叶绿素含量较低
E. 芦苇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将其富集在自身的茎叶中
(3)为对破坏后的内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有人提出在该地区补种芦苇,并将长成的芦苇秆作为饲料饲喂牲畜。请根据本文信息评价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并说明原因: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研人员对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杀伤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特异性免疫中,肿瘤细胞主要被_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细胞之间可以通过释放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______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调控免疫过程。
(2)科研人员推测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会进入免疫细胞。为验证该推测,开展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肿瘤细胞,获得转基因肿瘤细胞S。
步骤二:将S注射到小鼠体内形成肿瘤。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肿瘤浸润部位提取免疫细胞。
步骤四:检测各类免疫细胞携带荧光的情况,结果如图1。

①图1结果显示,大部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携带荧光,______,支持推测。
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应该如图2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理由是______

(3)为探究肿瘤细胞中的物质进入免疫细胞的方式,请基于图3所示装置和以下主要材料,提出一个合理假设:__________
主要实验材料:细胞毒性T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孔径为12μm和0.4μm的滤膜、培养基。
6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7 . 临床上常用具有放射性的131I治疗甲状腺癌,ATC是恶性程度高的甲状腺癌亚型。辣椒素(CAP)是辣椒的活性成分,其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表1
处理对照131ICAP131I+CAP

(1)吸入体内的碘离子(I-)可通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图1)的钠-碘共转运体(NIS)以______的方式跨膜,并在甲状腺细胞内______,破坏甲状腺癌细胞的DNA,但对甲状腺外的细胞几乎无伤害,安全有效。
(2)研究人员用CAP、131I处理ATC肿瘤组织,一段时间后,经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表1,颜色越深,表示细胞越多)。结果表明,单独使用131I__________,推测CAP与I-转运有关。
(3)NaClO4是一种NIS功能拮抗剂。进一步处理ATC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中的I积累量,结果如图2。
结果显示,___________,表明CAP可增强NIS功能,经分子检测发现,NIS基因表达量增加。据图推断,______提升ATC细胞的碘摄取能力(选填下列选项前字母)。
A.促甲状腺激素TSH和CAP可独立发挥作用
B. TSH须通过CAP发挥作用                                 
C. CAP须通过TSH发挥作用
(4)ATC细胞通道蛋白T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正常细胞。Ca2+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加入BAPTA(一种Ca2+螯合剂)后,CAP的治疗效果消失。研究人员推测,CAP可通过激活T蛋白提升细胞内Ca2+浓度,对ATC产生一定疗效。请从a~f中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或试剂,填入表2以完善实验方案,验证此推测。

组别

加入适量

加入等量

适宜条件下培养

____

溶剂

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

同上

CAP

同上

____

a. CAPb. CPZ(T蛋白特异性阻断剂)c. CAP+CPZ       d. CPZ+BAPTAe. ATC细胞f. 正常甲状腺细胞
①、②处应依次填入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预期三组检测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
(5)综合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用箭头、文字等,描述CAP诱导、131I治疗ATC的机制___

8 . 醛固酮(ALD)是重要的盐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及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作用。其保钠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醛固酮对血钠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醛固酮一般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原因是______。结合下图,推测醛固酮与相关受体结合后,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促进细胞呼吸为______提供更多能量,进而促进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到达细胞外液。

(3)醛固酮会引起心肌纤维化(MF)。为探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选取40只生理状态一致的健康雄鼠并将其均分为4组,每天进行相关处理,连续4周。相关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对照组

模型组

低剂量(25mg/kg)OMT组

高剂量(50mg/kg)OMT组

处理方案

不作处理

皮下注射含适量ALD的生理盐水,服用高钠盐水

a

b

实验结果

心肌纤维正常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溶解坏死

症状减轻

症状略微减轻

处理方案b是指______
(4)该研究小组对4周时大鼠心肌细胞中的信号蛋白(Jagged-1和Notch-1)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据图推测,OMT缓解心肌纤维化的机理是______
9 . 甲试管中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酶①溶液;乙试管中装有2mL蔗糖溶液、2mL酶①溶液;丙试管中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酶②溶液。利用上述试管验证酶的专一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只需要考虑自变量的影响,不需要考虑无关变量
B.若酶①为淀粉酶,则甲、乙试管进行对比时可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C.若酶①为淀粉酶,酶②为蔗糖酶,则甲、丙试管进行对比时可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D.甲试管中加入的淀粉溶液、酶溶液都是2mL,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10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合成并释放多巴胺)损伤,造成患者肌细胞过度兴奋,收缩增强,出现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的GADD153基因表达过量会加速细胞凋亡。回答下列问题。
用适宜浓度 MPP+(一种神经毒素)处理神经细胞,制成帕金森病模型细胞。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肉苁蓉提取物处理帕金森病模型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内GADD153 基因表达量如下图所示。

图示结果说明肉苁蓉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随肉苁蓉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强,其机理可能是_______
2024-05-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抢分05 非选择题冲刺篇(4种类型,真题+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