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代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既具有相应的免疫活性,又能像酶那样催化某种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酶与抗原、底物的结合均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B.抗体酶可使药物的前体物质在肿瘤组织中水解为活性分子,从而起杀伤作用
C.抗体酶能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的机理可能是选择性地使病毒外壳蛋白发生水解
D.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进行空间改造,使其获得催化功能
2020-04-27更新 | 20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2 .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及蒸腾作用丧失水分的“门户”,强光下植物蒸腾作用强,气孔充分开放。气孔的开放与关闭分别与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拟南芥气孔的保卫细胞中表达了一种K+通道蛋白(BLINK1),如图所示。该通道能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而野生株气孔关闭较慢。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离子通道蛋白外,细胞膜上还有水通道蛋白。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密切相关,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蛋白的_________有直接关系。
(2)据图分析,含BLINK1的植株在光照下气孔快速开启,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长势基本一致的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置于较强光照强度的连续光照条件下,测定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结果是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的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
(4)若将长势基本一致的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置于较强光照强度的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条件下,测定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结果是含BLINK1的拟南芥植株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野生株拟南芥植株的每升水产植物茎干重(克),预期此结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27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理综生物试题
3 . 植物生长过程不可避免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与影响,长期的进化使植物演化出对环境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科研人员以草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究电脉冲刺激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1)图1为不同光照强度下草莓CO2吸收量变化趋势,在b点时,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的O2
(2)连续电刺激(单脉冲刺激)对草莓果实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果实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含量,结果如图2。从实验结果可知,电脉冲刺激对三种激素含量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连续电刺激可明显延缓果实发育进程。鉴于单脉冲刺激对JA积累的影响,研究者猜测JA可能会抑制草莓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进程,因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用少量丙酮溶解JA后,用蒸馏水稀释到适宜浓度,将正常培养的草莓幼苗均分两组,待开花结果后,从每组中选取__________等相对一致的多个果实进行处理。实验组每5天喷施一次一定量JA溶液,而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观察果实发育(如平均体积、重量、成熟度等)进程,拍照记录。若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测正确。
2020-04-23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4 . 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利用甲醛,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被整合进入常春藤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

                                                         图1
(1)图1中循环①的名称是_____,该循环中物质变化的意义是_____
(2)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常春藤细胞同化 HCHO的场所是_____
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如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下测得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
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
组别样品0 天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
1 个单位甲醛浓度22712658281132713425
2 个单位甲醛浓度22712415293627891840
水处理22712529


(3)表中的对照组是_____(①/②/③)
(4)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_____
(5)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B.气孔导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
C.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
D.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导度下降
(6)综合分析表、图2和图3的信息,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有_____
2020-04-12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4月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
5 .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核被膜、中央栓和核质侧的“核篮”结构组成。下图为核孔复合体结构及物质出入核孔方式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为被动转运,对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没有选择性
B.丙为主动转运,对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具有特异性
C.洋葱根毛细胞胞质侧的ATP水解酶、DNA聚合酶进入核需受体识别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tRNA、mRNA运输方向是从核质侧到胞质侧
2020-04-11更新 | 110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1)D1 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____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____反应中 CO2 的还原。
(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 D1 蛋白含量、D1 蛋白基因表达量和 D1 蛋 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   

组别及处理方 法:CK:水、25℃;H:水、36℃;P:黄体酮、25℃;P + H:黄体 酮、36℃
①据图甲、乙的 CK 组和 H 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推测可能 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 H 组 D1 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 蛋白能可逆 性转化成中转形式 D1 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 依据是 CK 组 D1 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 同,而 H 组 D1 蛋白合成量___________分解量。
(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 P、P + H 组所示。
①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___________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②据图乙、丙、丁推测, 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5更新 | 3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 届北京市首都师大二附中高三零模生物试题
7 .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两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溶液的溶质不同
B.第4min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C.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D.第2min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甲溶液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正确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说明了发育晚期,遮光70%条件下更有利于光合产物分配到种子
2020-04-03更新 | 57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七生物试题
9 . 科研人员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研究甲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处理蚕豆,一段时间后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植株上典型叶片的大小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甲醇可促进蚕豆叶片生长,因此选取此浓度甲醇进行系列实验。

(2)研究发现,喷施甲醇能够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且气孔开放程度显著增大,推测甲醇处理增加了_______量,使_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的速率提高。


(3)为深入研究甲醇促进气孔开放的作用机理,研究者提取甲醇处理前与处理2h、6 h后叶片细胞中的蛋白,用__________方法特异性检测F蛋白(一种调节气孔的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甲醇处理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有研究表明F蛋白可与细胞膜上H+-ATP酶(可转运H+)结合。研究者制备了膜上含H+-ATP酶的细胞膜小囊泡,并在小囊泡内加入特定荧光染料,质子与荧光染料结合可引起荧光猝灭。在含有上述小囊泡的体系中加入ATP和H+,测定小囊泡内特定荧光的吸光值,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体系中加入ATP的作用是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醇处理6h组吸光值比未处理组降低了约_____倍。
(5)综合(3)、(4)研究结果,推测甲醇处理_______,从而改变保卫细胞的渗透压,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增大。
10 . 图 1 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F 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 pH 值和温度时,给于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或物质的名称。 ②_____;D_____
(2)据图 2 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微摩尔/分。
(3)在图 2 中乙处给予光照时,分析瞬间 ATP 的变化为_____;在丙处添加 CO2 时,分析短时间内 C5 的变化为_____
(4)若在图 2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 a~g中的_____
(5)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 中的   ___________
(6)若在图 2 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 b,预计 1 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微摩尔。
2020-03-20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自测(一)线下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