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下列与教材实验探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呈单层分布
B.叶绿体可通过改变自身的方向来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C.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和酶的抑制剂等
D.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葡萄糖来防止其在酒精检测时的颜色干扰
2024-04-2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生物试卷
2 . 磷脂分子由头部和两条脂肪酸链构成的尾部组成;胆固醇分子比磷脂小,由极性的头部、非极性的环状结构和非极性的尾部三部分构成。胆固醇若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阻碍这些链相互紧密规则排列;若插到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限制这些链的活动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双层排列方式是对水环境的一种适应
B.磷脂分子尾部的疏水性导致水溶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C.胆固醇的头部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尾部埋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中央
D.胆固醇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可以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
3 . 细菌细胞膜内褶而成的囊状结构称为中体,如图所示。与细胞膜相比,中体膜上蛋白质含量较少,而脂质含量相当。中体膜上附着细菌的呼吸酶系,中体分布有质粒和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体膜的功能比细胞膜的功能更复杂
B.中体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C.中体是细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
D.推测中体可能与线粒体的起源有关
4 .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细胞癌变使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D.④承担着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
5 . EB病毒(EBV)可引发鼻咽癌等癌症。我国科研人员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为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思路。
(1)如图1所示,EBV表面的糖蛋白gHgL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如E2等)结合后,引起gB发生___变化,启动病毒包膜和上皮细胞膜融合。膜融合过程体现了膜具有___性。gHgL可作为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的___

(2)研究人员从EBV感染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包含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B细胞。将下表中不同荧光标记的分子与PBMC培养后筛选出目标细胞,将目标细胞中的抗体mRNA___为cDNA,扩增出gHgL抗体基因,转入细胞成功表达出单克隆抗体。筛选出的目标细胞应具有荧光___(选填字母)。
不同荧光标记的分子相关分子的特点
荧光A-抗CD4抗体CD4为辅助性T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B-抗CD8抗体CD8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C-抗CD20抗体CD20为B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D-抗CD56抗体CD56为NK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E-gHgLgHgL可与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3)经筛选得到单抗D8,与已报道的单抗A1相比,两者都有较强的gHgL结合能力,都能显著抑制EBV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将gHgL与D8或A1混合接触后,检测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E2的结合能力,结果如图2。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D8与A1作用的区别是___
6 . 细胞膜中的成分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流动性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对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有屏障作用
B.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细胞膜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
C.在癌基因的调控下,细胞膜外侧糖蛋白的含量增多
D.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2024-04-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7 .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感染人体肺部会引起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有关该菌与人体细胞的异同,描述正确的是(  )
A.均无细胞壁,且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B.染色体上均有控制有氧呼吸的相关基因
C.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D.根本区别是该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024-04-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诊断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0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分子。

   

(1)据图可判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依据是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答2点),K+通过神经细胞膜的方式可能是______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_____
(4)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ATP驱动的主动运输。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______组。
9 . 科研人员在多种细胞中发现了一种RNA上连接糖分子的“糖RNA”,而之前发现的糖修饰的分子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下列有关糖RNA、糖蛋白、糖脂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P
B.都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转移到细胞膜
C.糖蛋白和糖RNA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这些糖蛋白也叫做糖被
10 .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罗伯特森观察到细胞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
D.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特点
2024-04-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 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