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肽链最初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按照肽链的氨基端到羧基端的方向合成。细胞质中运往线粒体的肽链通过氨基端的基质靶向序列识别线粒体外膜上的 Tom20/21受体蛋白,进而被其引导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 Tom40通道蛋白和线粒体内膜上的 Tim23/17通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切除基质靶向序列的肽链折叠成有活性的蛋白质,进而在线粒体行使不同的功能。Tom20/21受体蛋白的缺失或失活与帕金森综合征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最后合成基质靶向序列
B.Tom40通道蛋白和Tim23/17通道蛋白对多肽链的运输是一种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若基质靶向序列发生改变可能会严重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D.给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使用调控 Tom20/21受体蛋白活性的药物,可以治疗该疾病
今日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针对性训练生物试题
2 . 线粒体(mt)中的大部分蛋白质经核糖体合成后,位于肽链N端的一段序列(导肽)与Hsp7蛋白(可防止肽链折叠)结合,转运至线粒体外膜分离后,与TOM蛋白复合体识别并结合进入膜间隙,再与内膜上的TIM蛋白复合体结合进入线粒体基质。蛋白质在线粒体基质中与mtHsp70和mtHsp60蛋白结合,重新折叠后将导肽水解,最后与mtHsp70和mtHsp60蛋白分离后形成成熟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虽然含有遗传物质和核糖体,但是大部分线粒体蛋白都是由核DNA编码的
B.线粒体蛋白经核糖体合成后,需先经内质网折叠才能与Hsp70蛋白结合
C.线粒体蛋白两次与Hsp70蛋白分离消耗的能量均来自ATP的水解
D.TOM和TIM蛋白复合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5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3 . 细胞外收缩注射系统(eCISs)是一种类似注射器的大分子复合物。某研究团队将其改造为能够靶向结合人类细胞的分子注射装置,其结构及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受体的合成与细胞内游离核糖体无关
B.图中eCISs尾部纤维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提高了物质运输的靶向性
C.科研工作者对eCISs进行改造开发出适用于人类细胞的蛋白质传递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对eCISs尾部纤维的改造
D.由图可知eCISs可应用于癌症治疗、害虫防治的研究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教研室提供)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5月保温试题生物试卷
4 .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研究表明胆汁酸可通过诱导胰腺细胞膜上的GPR39、GHSR偶联蛋白受体,使细胞内Ca2+大量增加,导致细胞受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脱落下的囊泡将消化酶运输到细胞外
B.胆汁酸、Ca2+、GPR39和GHSR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胰腺炎患者胰液的分泌减少,可能由细胞受损对促胰液素的识别减弱所致
D.用敲除GPR39基因模型小鼠进行实验,由胆汁酸引发的急性胰腺炎会明显减少
7日内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炎症由宿主一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平衡引起。口腔共生菌可维持正常的口腔生理环境,同时在口腔疾病,如牙周病和牙齿脱落等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牙菌斑中的细菌,在牙周病、急性坏死性牙龈炎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中起着核心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口腔共生菌会使人患严重的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有害无益
B.具核梭杆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囊泡的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
C.具核梭杆菌拟核区域的DNA呈环状,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由具核梭杆菌引起的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细胞中的DNA碱基序列改变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6 . 科学论证是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借助证据或理论依据并通过逻辑推理形成结论的科学活动。下列论述中,不属于科学论证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看不见线粒体,因此细菌细胞中没有细胞器
B.水分子中的18O出现在光合产物氧气中,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C.蚕吃了喷洒过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桑叶会推迟作茧,因此保幼激素能调节昆虫的生命活动
D.3H标记的亮氨酸可追踪胰蛋白酶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因此亮氨酸是组成胰蛋白酶的氨基酸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
7 . 泰萨二氏病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多在幼儿期死亡。研究表明患者体内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氨基己糖酶A,该酶催化神经类脂的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溶酶体中缺乏氨基己糖酶A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氨基己糖酶A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有关
C.曾生育过患儿的女性再次怀孕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D.患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神经元中神经类脂的分解导致神经元死亡
2024-05-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厦门联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8 . 科学家发现某种植物“斑叶草”的柱头含有一种“收缩细胞”,其中充满水敏性粗面内质网,使得该植物柱头在接触水后具有自发运动的特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收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类似,导致斑叶草具有运动特性
B.斑叶草细胞的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C.水敏性粗面内质网没有核糖体附着,将无法合成分泌蛋白
D.水敏性粗面内质网吸水膨胀后,会使收缩细胞的体积变大
9 . “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和萎缩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原因尚未被完全弄清,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TDP-43蛋白从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核逸出并在细胞质中积聚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研究人员通过小鼠细胞实验发现,一种令蛋白质磷酸化的激酶IKKβ(磷酸化酶IKKβ)的过度表达不会影响TDP-43蛋白在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的正常功能,但能够分解在细胞质中积聚的TDP-43蛋白。这将有助于研发抑制这种神经元变性疾病恶化的新疗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的磷酸化酶IKKβ可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磷酸化酶IKKβ可使相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磷酸化酶IKKβ的合成、加工、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D.修复TDP-43蛋白在细胞核中的功能和减少其在细胞质积聚是“渐冻症”的治疗思路
10 . 细胞自噬是细胞组分在溶酶体或液泡中降解和再利用的过程,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图1示意某细胞溶酶体形成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表示了溶酶体pH的维持机制。

(1)溶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囊泡,组成其膜的主要成分是___;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图1细胞一段时间,细胞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物质有___(编号选填)。
①脱氧核糖②磷脂③脂肪④蛋白质⑤mRNA
(2)图1中属于细胞自噬途径的是___(甲/乙)过程。该过程中,包裹着待降解物质的泡状结构需沿着___运到溶酶体并与溶酶体融合。
(3)结合图1信息推测,溶酶体可能含有___等多种水解酶,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编号选填)合成、加工、转运这些水解酶所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___
①蛋白酶②溶菌酶③脂肪酶④ATP合成酶⑤高尔基体⑥核糖体⑦内质网⑧质膜
(4)酸性环境的维持对溶酶体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图2分析,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为___(单选)。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5)研究表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少量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主要原因是___(单选)。
A.水解酶泄漏后立即被分解
B.溶酶体能将水解酶吞噬
C.pH较高导致酶活性降低
D.细胞质基质缺少酶作用的底物

(6)下列关于细胞自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细胞自噬可发生于细胞核中
B.各细胞器在功能上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C.自噬过程产生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全部重复利用
D.蛋白质是执行细胞自噬的主要物质
2024-04-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