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酶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猕猴桃的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利用植株中蔗糖水解成的单糖作为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枝条叶片溃烂,严重时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科研人员选取金丰(不抗病)和金魁(抗病)两个品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蔗糖酶活性,研究其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1)一定条件下,可以用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酶活性。请列出除适宜的温度、pH之外,还需满足的“一定条件”:_______ (列两点)。
(2)蔗糖酶活性测定: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提取液分别加入到_______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向反应液中加入_______,经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沉淀的多少计算出还原糖的生成量,最后计算出的反应速率表示酶活性。
(3)分析上图可知,金丰_______部位中的酶活性高于金魁;感病前后金魁酶活性的变化______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金丰。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金魁比金丰抗病性更强的原因是_______
2023-10-0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一)生物试题
2 .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步骤


组别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A

A

A

A

B

B

B

B

Ⅳ.将相同温度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均匀,保温5 min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D.大于50℃条件时,酶A的活性可能较高
(4)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8月月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3 . 唾液和胰液中的α-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糊精,这些化合物可被α-葡萄糖苷酶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餐后血糖浓度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性。
(2)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的高低。该实验过程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餐后血糖不会显著升高,其机理是阿卡波糖可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降低_______,实现餐后血糖的控制。
4 . 在细胞呼吸中,氧化过程所获得的能量主要以NADH形式储存,它必须转化为ATP的形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这个转化过程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来实现。(图中Ⅰ、Ⅱ、Ⅲ、Ⅳ为电子传递复合体。)

(1)在细胞呼吸中,NADH来源于_____(细胞结构),NADH被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电子,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
(2)据图推测ATP合酶的作用是______(答出2点)。图中Cytc携带电子在膜的外侧移动,不能在膜内部移动,推测Cytc很可能具有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氰化物能抑制复合物Ⅳ的活性,导致细胞产生ATP减少,原因是_____
(3)线粒体中ADP和Pi的浓度是控制呼吸的重要因素,当细胞对ATP需求高时,线粒体中ADP的浓度高,质子进入内膜的速度变______(填“快”或“慢”)。
2023-05-19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九)生物试题
5 . 如图为生物体内代谢过程,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检测物质B时能发生连续颜色变化的试剂名称为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产生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
(3)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而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时却不产生酒精。不同种类细胞无氧呼吸产物的差异是由______于直接引起的。
6 .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切开的苹果、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切面会变色,原因是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类物质生成褐色物质,此过程称为褐变。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营养损失。人们也可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茶类等商品。将酚氧化酶提取后作如下表的处理,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做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min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min

2mL

2mL

(1)酚氧化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缓冲液为该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变量。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若将B组改为加入淀粉酶,推测实验后试管中的颜色是________
(2)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两种物质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系统。其中,酚类物质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位于细胞质溶胶中。
(3)新鲜茶树叶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保存”),以防变色。泡茶时茶叶体积增大___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结果。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A组同学将甲试管在最适温度,乙和丙试管在高于最适温度条件下,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测得试管中产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B组同学研究了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2)在图1中,乙和丙两支试管所处温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__。甲、乙试管所对应A、B值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___。如果适当降低丙试管的温度,反应速度____________(填“会”或者“不会”)明显提高。
(3)B组王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在1~7号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酶溶液1mL;
②在1~7号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2mL;
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1、3、5、7、9、11、13:
④将1~7号试管均放在60°C的恒温水溶装置中 1小时;
⑤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王同学的操作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
(4)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____
(5)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与B组同学的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得到与图2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盐酸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的。按照上述推测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3-02-03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和45℃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设置pH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该反应进行3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高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实验过程中,反应3min后该同学迅速加入足量的高浓度的NaOH溶液,其目的是高浓度的NaOH使酶___,以控制反应时间。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45℃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对应上图中的______(填“实线”或“虚线”):a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
(3)淀粉酶活性是指淀粉酶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在淀粉酶过量的条件下,增加淀粉溶液浓度,则改变的是______(填“酶促反应速率”“酶活性”或“酶促反应速率和酶活性”)。
9 .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同学甲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1234567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2030405020304050
Ⅱ、取8支试管个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10101010101010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酶A酶A酶A酶A酶B酶B酶B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注: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
(1)有机催化剂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时间、pH等称之为_____变量。
(4)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一般能否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的含量吗?为什么?_____
2023-01-1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兴趣小组欲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将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含过氧化氢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每支试管置于60°C恒温条件下

加入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5滴

5滴

5滴

5滴

调节pH至设定值

3.0

5.0

7.0

9.0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mL

2mL

注: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6.0;过氧化氢在30℃以下时比较稳定。
(1)酶具有高效性,其作用机理是_____。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不能长时间大量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有1处明显错误,请找出、改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有人认为,可以增设一组戊,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5滴蒸馏水,调节pH至设定值6.0,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反应并观察现象。你认为增设该组实验______(填“有”或“无”)必要,请阐述你的理由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