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判断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及联系的叙述
(1)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
(2)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
(3)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      )
(4)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
(5)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218O、18O2、C18O2(      )
(6)叶绿体内膜上的部分光合色素被光破坏,吸收和传递光能的效率降低(      )
(7)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ATP和NADH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
(8)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      )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3 易错点狂刷351个-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 . 骨骼肌增龄性退变(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大,骨骼肌所含肌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中老年人活动能力减弱。为探究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增龄性退变的影响,实验者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只健康中年期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甲组)和运动训练组(乙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定期检测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和ATP含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线粒体数量(个·100mg-1

ATP含量(nmol·ul-1

甲组

乙组

甲组

乙组

第0周

48.17

44.83

0.72

0.65

第8周

44.17

61.00

0.87

1.30

第16周

36.00

60.33

0.68

1.52

A.骨骼肌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生成的场所都在线粒体
B.有氧条件下骨骼肌细胞产生的NADPH与O2结合形成水
C.甲组细胞线粒体减少后,必须通过无氧呼吸补充ATP
D.推测中老年人适当体育锻炼可改善骨骼肌增龄性退变
3 .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为验证上述结论,已设置的4组实验处理和部分结果如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

葡萄糖溶液+酵母汁

葡萄糖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的溶液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对该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合理的是(       
A.组③、组④的实验结果分别为+、+
B.应增设组⑤,处理为:无菌水+酵母汁
C.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时,可将酵母菌细胞在蒸馏水中破碎处理
D.应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
4 .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究新的治疗手段,科研人员在大肠埃希菌EcN菌株中导入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 EcN-PAL,并分别在有氧、缺氧条件下培养EcN-PAL 和EcN,检测苯丙氨酸降解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苯丙氨酸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设置 EcN 组是为了排除苯丙氨酸自然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对比有氧、缺氧条件下的表现可帮助评价其在消化道中作用
D.若 EcN-PAL 能大量分泌苯丙氨酸裂解酶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2024-05-25更新 | 53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发酵工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称为糖酵解,糖酵解产物丙酮酸的去向与生物的种类及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下图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乙酰辅酶A,参与柠檬酸循环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基酸可通过柠檬酸循环转化为脂肪
B.柠檬酸循环产生的NADH中的H只来源于有机物
C.柠檬酸循环不需要氧直接参与,因此该循环可在无氧条件进行
D.血糖浓度升高,脂肪细胞内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的比例下降
6 . 呼吸作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熵(RQ=CO2释放量/O₂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利用不同底物呼吸过程中O₂供应情况的一种指标。图甲、乙表示相关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分压下的呼吸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冬季升高室内温度可以提高人体温度,从而明显促进人体呼吸作用
B.若图乙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则D点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
C.据图丙分析,c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
D.综上分析,种子萌发时应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
7 . 辅酶 I(NAD+)是参与细胞呼吸重要的物质,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可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为NADH
B.MCART1基因只在骨骼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C.MCART1蛋白异常导致细胞无法产生ATP
D.NAD+和MCART1蛋白的元素组成相同
8 . 小曲白酒清香纯正,以大米、大麦、小麦等为原料,以小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型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等。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关于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化主要是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B.发酵液样品的蒸馏产物有无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C.蒸熟并摊晾的原料加入糟醅,立即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
D.若酿造过程中酒变酸,则发酵坛密封可能不严
9 . 如图表示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0时刻将其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内,密闭容器中O2浓度的变化速率(b曲线)和CO2浓度变化速率(a曲线),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是葡萄糖,曲线中MN=N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刻之前,容器中O2浓度较高,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B.从甲到乙时间,随O2浓度降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C.乙时刻,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
D.在黑暗中,随时间的推移,a曲线的变化趋势将持续上升
2024-05-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冲刺卷(五)生物试题
10 . 细胞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糖酵解,可以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并且发生氧化(脱氢)和生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三羧酸循环,可以将丙酮酸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氢(这个氢被传递氢的辅酶携带着),同时生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化磷酸化,将氢(氢离子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并且放出大部分的能量,生成大量AT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酵解可以产生NADH,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不会进行糖酵解,但能积累NADH
C.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ATP
D.葡萄糖只能在糖酵解阶段被利用的原因是线粒体中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2024-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冲刺卷(五)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