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有丝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₁期、S期、G₂期,其中S期是DNA复制时期。TdR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的前体, 若TdR过量,TdR合成dTMP受到反馈性抑制, 导致DNA 复制也受阻。在不含³H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³H-TdR,有的细胞被抑制在S期不同时刻且被³H-TdR标记,有的被抑制在G₁与S期交界处。解除抑制,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如图表示解除抑制后,带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与解除抑制后的时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T2 之间,每个核DNA只有一条链含有³H
B.M期时间长度等于 Tb
C.S期时间长度等于 T。
D.G₁期时间长度等于 Tₐ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2 . 正常细胞分裂期时长约30min,当细胞存在异常导致时长超过30min后, 某特殊的复合物 (内含 p53 蛋白)开始积累,过多的复合物会引起细胞生长停滞或凋亡,研究者将该复合物命名为有丝分裂“秒表”。某异常细胞中“秒表”复合物含量变化如图。癌细胞分裂期通常更长,且伴有更多缺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秒表”复合物水平随分裂期延长逐渐升高
B.抑制“秒表”复合物的形成可减少生物体内异常细胞的数量
C.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癌细胞中“秒表”机制被关闭
D.部分染色体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异常可导致细胞分裂期延长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研究人员以红鲫鱼和团头鲂为亲本,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人工育种获得3种后代(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亲本红鲫鱼减数分裂异常可导致子代1的出现
C.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异常可导致子代3的出现
D.子代2的育性比子代3的育性高
4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雌性个体中,细胞减数分裂时,基因为了进入卵细胞,会发生“相互竞争”的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不同,因此会影响后代基因库中等位基因的频率。这项研究结果对揭示生物种群的进化原因有很大辅助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纺锤体是由大量的微管蛋白组成的,在动物细胞中,它的组装与_____有关。
(2)有研究表明,在雌性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等位基因最终进入卵细胞的概率大小,与其所在染色体的着丝点大小、细胞中纺锤体的结构这两个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中信息推测,如果某基因在自然有性生殖种群中频率较高,则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着丝点一般_____(较大/较小),这种染色体易与酪氨酸化程度_____(大/小)的纺锤丝结合。
(3)实验证实,上述“纺锤丝不对称修饰”现象与细胞中的CDC42基因有关,若CDC42表达过量,会引起细胞分裂异常,进而引发细胞癌变。由此判断CDC42属于_____(原癌/抑癌)基因。
(4)若控制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会受到这种“基因竞争”现象影响,导致正常基因进入生殖细胞的概率是致病基因的1.5倍。那么一个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轻症患者与一正常人结婚,生育一个表现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
(5)若这种“基因竞争”现象发生在雄性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一般就不会对后代基因库中等位基因的频率造成影响,原因是:_____
2024-06-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统观点认为紫杉醇通过抑制有丝分裂过程来发挥抗癌作用,为检验此观点,用标准剂量紫杉醇治疗后对患者的乳腺癌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新的研究发现只有染色体不稳定性(简称“CIN”,即细胞分裂发生错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水平高的乳腺癌患者才对紫杉醇敏感,紫杉醇能促进这类患者体内癌细胞形成多极纺锤体进而诱导该癌细胞死亡。为验证该发现,将CIN水平低的乳腺癌细胞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组使用下表中某种药物和紫杉醇处理,对照组用等量紫杉醇处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药物种类作用
药物a能提高CIN水平,且抑制有丝分裂
药物b能提高CIN水平,但不能抑制有丝分裂
药物c不能提高CIN水平,但能抑制有丝分裂
A.紫杉醇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生产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图中研究结果不支持传统认知的紫杉醇抗癌机理
C.实验组应选用表中药物a和紫杉醇进行处理
D.预期结果为实验组癌细胞形成多极纺锤体比例较高且癌细胞死亡率更高
2024-05-29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巴渝名校联合考试生物试卷
6 . 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宫颈癌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DNA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引发宫颈癌。感染HPV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Ⅰ~Ⅳ表示免疫细胞;L1为HPV病毒表面抗原,E6和E7皆为HPV病毒内部蛋白;p53蛋白和pRb蛋白皆为抑癌蛋白。

(1)人体感染HPV后,图1中细胞Ⅱ的功能是______。(多选)
A. 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B. 清除被病毒入侵的细胞I
C. 清除被病毒入侵的上皮细胞       D. 识别靶细胞抗原肽-MHC分子复合体
(2)图1中细胞Ⅲ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______。(多选)
A. 非特异性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体液免疫       D. 细胞免疫
(3)据图1分析,长期感染高危型HPV诱发宫颈癌的原因可能是HPV的______。(多选)
A. E7蛋白降解pRb蛋白,促进上皮细胞DNA的复制
B. E7蛋白与pRb蛋白结合,促进上皮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C. E6蛋白与p53蛋白结合,抑制上皮细胞DNA聚合酶的合成
D. E6蛋白激活p53蛋白,促进上皮细胞纺锤体相关蛋白的合成
注射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制备预防型HPV疫苗的部分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Ⅰ~Ⅳ表示过程;kb表示1000碱基对;AbAr为真菌类抗生素(AbA)的抗性基因;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酶蛋白可将一种无色化合物(X-α-gal)水解成蓝色产物;pMD上仅在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两端存在BamHI和XhoI的酶切位点。

(4)据图2判断,基因工程生产预防型HPV疫苗所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 BamHI                    ② MboI                           ③ XhoI                    ④ DNA连接酶
(5)据图1、2推断,基因工程制备预防型HPV疫苗的目的基因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 L1基因                    ② E6基因                    ③ E7基因             ④ MHC
(6)图2中过程Ⅳ所用的选择培养基需在通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______。(编号选填)
① 琼脂                                               ② 生长因子                            ③ 水
④ AbA                                               ⑤ X-α-gal                                 ⑥ 无机盐
(7)据图2判断,将______(蓝色/白色)菌落中的pMD-HPV分子用过程Ⅱ中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完全酶切后,理论上凝胶电泳上出现的条带的长度为______kb。
(8)为提高HPV疫苗对免疫系统的激活能力,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推测,可采取的做法有______。(多选)
A.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得新型抗原蛋白
B.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天然抗原蛋白
C. 避免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D. 根据年龄、感染风险等制定接种方案
7 . 四数獐牙菜(2n=12)是一种高寒藏药,含有獐牙菜苦甙和龙胆苦甙等药用成分。现将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分成两组(I和Ⅱ),其中Ⅱ组用紫外线处理,然后两组细胞分别与柴胡组织细胞(2n=12)进行体细胞杂交,经诱导后获得愈伤组织,检测两组愈伤组织中含不同染色体的细胞数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细胞杂交之前,需先分别将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和柴胡组织细胞用酶处理去掉细胞壁,得到___,然后利用化学试剂___进行诱导融合,会产生___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
(2)据表可知,I组杂交细胞经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所减少,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显微观察发现,来自柴胡细胞染色体数目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来自四数獐牙菜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部分丢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四数獐牙菜/柴胡)的细胞周期较短,使两者的染色体不能同步分离。
(3)Ⅱ组杂交细胞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细胞,选取染色体条数为12的细胞进行检测,发现细胞中存在獐牙菜苦甙和龙胆苦甙等成分,据此推测Ⅱ组四数獐牙菜组织细胞用紫外线处理的目的是___,进而___
8 . 二甲双胍(Met)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分别在高糖(HG)或正常糖(NG)培养条件下处理人胰腺癌细胞。培养48h后,检测处于细胞周期(代表细胞分裂间期,M代表分裂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G₁期
B.二甲双胍在NG条件下对细胞周期阻滞作用较HG条件下更为显著
C.NG条件下二甲双胍将细胞阻滞在S期,HG条件下二甲双胍将细胞阻滞在G₁期
D.与HG相比,NG培养条件下可能提高了肿瘤细胞对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敏感性
9 . 柑橘油胞与裂果

柑橘类的叶和果皮上有被称为“油胞”的分泌囊,内含精油。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如图1)。柑橘叶绿体(如图2)可利用碳反应中间产物合成芳樟醇的前体物质。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发育的分子调控通路(如图3),“”代表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1.下列物质与芳樟醇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有____。(多选)
A.纤维素B.脂肪酸C.苯丙氨酸D.RNA
2.图2中箭头所指结构为____。在此结构上进行的反应有____。(编号选填)
①二氧化碳固定                    ②水的光解                    ③三羧酸循环                    ④ATP的合成
3.下列为图3中甲→乙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显微图片,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为____,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有____。(编号选填)

                          

                          

4.图3中乙→丙过程中可发生的事件有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凋亡                                 ②细胞坏死
③纤维素酶活性增强                    ④纤维素酶活性减弱
5.柑橘枝刺基部有油胞,而顶部没有,据图3分析,其可能原因是顶部细胞____。(多选)
A.无Drnl基因B.无Lmil的mRNA
C.无Myc5蛋白D.无法合成精油
6.某品种柑橘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果皮易裂开,研究人员对裂果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裂果高峰期柑橘果实不同部位相关植物激素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组织赤霉素浓度(nmol/L)脱落酸浓度(ng/mL)
139.20±0.57b75.96±3.12b
170.17±6.43a80.21±1.06a
注:每列数据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结合图4分析,表中植物激素浓度测定的日期最可能是____。(单选)
A.7月18日B.7月20日C.8月17日D.10月16日
7.研究表明,木质素累积过多导致细胞脆性变大,POD酶可显著提高木质素的合成,其酶活性受到一定浓度脱落酸的抑制。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1中甲和乙各为柑橘果实的哪一部位,并说明其裂果的具体原因。
10 . miR-135b是一种在结肠癌细胞中合成量较高的RNA。科研人员研究了miR-135b含量对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miR-135b对结肠癌细胞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组别细胞凋亡率(%)处于间期不同阶段的细胞比例(%)
G1S期G2
对照组5.9548.6315.9635.41
miR-135b抑制组25.6762.4716.4621.07
(注:细胞周期由间期和分裂期组成,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称为M期)
请回答:
(1)细胞凋亡对于正常多细胞生物体的作用有_______。(至少写出2点)
(2)表1结果表明,高含量miR-135b能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3)为方便相关研究,可用“胸苷(TdR)双阻断法”对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TdR会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周期停留在S期,对其他时期不起作用,洗去TdR后细胞周期恢复正常。若测得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间为:G1(6.2h)、S(4.5h)、G2(3.2h)、M(1.4h),如下图所示,则加入TdR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及G1期与S期的交界处,若要使这些细胞均停留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进一步的处理是_____

(4)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合成不同类型的周期蛋白,科研人员测定了G1期CyclinD1、CyclinE、CDK2三种周期蛋白合成量,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CyclinE与CDK2结合,能促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而CyclinD1过量合成会使周期抑制蛋白活化。
表2   结肠癌细胞中G1期相关细胞周期蛋白合成量的相对值
组别CyclinD1CyclinECDK2
对照组0.891.130.82
miR-135b抑制组1.280.730.43
由表1和表2数据可推测,miR-135b含量影响结肠癌细胞凋亡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除了手术之外,治疗早期结肠癌可能的思路是________
2024-02-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