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7 道试题
1 . 变异为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及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可产生新性状,基因重组只能使原有性状重新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的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能改变基因的位置和数量
2024-05-3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生物学试题
2 . 下图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解。Ⅳ号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称为Ⅳ—单体,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回答问题:

   

(1)正常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
(2)有眼(E)和无眼(e)是由位于Ⅳ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纯合的有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一只无眼果蝇,进一步对其进行镜检,发现该无眼果蝇为Ⅳ—单体,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3)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基因型为eXBXb和EeXBY的果蝇杂交,后代中有眼白眼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4)下图示果蝇红眼基因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及该基因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若由于基因一个碱基对改变,使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则可推知图中红眼基因中碱基对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变为______
3 . 单体附加植株是指在整套染色体中附加一条外源染色体的植物个体。普通小麦(6n=42,AABBDD)通过单体附加得到华山新麦草(2n=14,NN)的一条染色体,这条染色体携带雄性不育基因P,P基因在华山新麦草和小麦细胞中均可表达,3号染色体有部分片段转移到4 号染色体上,G 是由长粒基因(g)突变而来的圆粒基因。若图示单体附加植株可正常联会产生配子,附加染色体随机分配,发生染色体片段转移的染色体正常联会,且后代都可以存活。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单体附加植株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有___;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其应用优势是___
(2)若减数分裂时带有P基因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则单体附加小麦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正常的四分体___个。
(3)若单体附加植株与普通小麦杂交,F1中长粒雄性不育小麦所占的比例为___;若要根据粒型就能分辨出F1中雄性不育株,可通过特定的方法诱导产生结构变异,使P基因所在的片段___,则后代中圆粒个体均为雄性不育株。
(4)若通过七倍体小麦(7n=49,AABBDDN)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单体附加小麦植株,理论上单体附加小麦的类型有___种,单体附加小麦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的小麦物种。
2024-05-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生物学试题
4 . 蜜蜂群体中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雄蜂产生精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过程,字母代表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为1:1B.c细胞内能形成8个四分体
C.d细胞内含有2条Y染色体D.e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024-05-25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吉林卷变式题13-15
5 . 科学家将番茄(2N二个组)和马铃薯(4N四个组)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_____
(2)图示技术名称是_____
(3)过程④一般先生芽后生根培养基成分的差别主要在于_____
(4)诱导f中植株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_____(填“高”或“低”);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倍体植株,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几倍体_____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紫罗兰新品种,过程如图1所示。他们还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1~4)中的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需要在无菌水中进行
B.过程②可用电融合法,筛选到的杂种细胞不含叶绿体
C.图2中,2属于杂种植株,该植株是四倍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D.图2中,1、3、4均是抗病性强的植株
7 . 若棒状杆菌中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导致棒状杆菌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则称之为精氨酸依赖型菌。野生型棒状杆菌经诱变、筛选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的过程如图所示,过程①为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甲培养基上,待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将甲培养基中的菌落转移到乙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都能合成
B.乙培养基中缺乏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C.下一步应从乙培养基中选出A菌株作为所需菌种
D.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基因突变
8 . 兰花高贵典雅,但是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传统分株繁殖的方法又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等问题。为了让名贵的兰花大量、快速地繁殖,就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兰花的传统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B.利用兰花的花粉粒进行单倍体育种也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相比于叶肉细胞,利用兰花芽尖的分生区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更容易成功
D.兰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大于1时可促进诱导生芽
9 . 为适应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趋势,研究水稻耐高温的调控机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者获得了一株耐高温突变水稻甲,高温下该突变水稻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林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_性状,且最可能由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另外一株耐高温突变水稻乙为隐性突变,共基因位于水稻的3号染色体上,为探究甲、乙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所致。科学家让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进行杂交后,F1自交得F2,统计分析F1和F2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再次发生突变或染色体互换,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说明两个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
②若____,说明两个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说明两个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F1处于____期,此时3号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F2中相应的植株,然后用F2植株进行____,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结果如图2、图3所示。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分子标记____之间。
(4)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为了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研究小组以突变体甲为对照组,____为实验组,将两种水稻置于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水稻衣皮蜡质含量及耐高温性。实验结果显示____
10 .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科研人员利用玉米研究了zm3基因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两种野生的纯合玉米品系LH4和ZD8。科研人员对品系LH4进行诱变,获得了zm3基因突变的纯合玉米品系zm3。诱变育种中使用的“γ射线”属于__________诱变因子,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__________
(2)利用这三种品系玉米进行实验,并对所结种子发育是否出现异常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组别

母本

父本

F1有无种子发育异常现象

1

LH4

LH4

2

LH4

zm3

3

ZD8

LH4

4

ZD8

zm3

5

zm3

LH4

表中杂交组合互为正反交的是__________。由表中数据推测,zm3只有作为___________时可引起子代种子发育异常。
(3)流式细胞仪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DNA相对含量的装置。科研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杂交组合3、4中F1个体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对比图1可知,大多数亲本体细胞中DNA含量为400,推测杂交组合4产生的F1体细胞中染色体应是__________,zm3可能诱导产生__________子代。
(4)为确定(2)中的推测的真实性,研究者对杂交4的亲本和子代进行品系特异DNA片段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支持上述推测的是__________(填F1-1或F1-2)个体,进一步推测,zm3诱导__________直接发育成种子。

2024-05-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