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98 道试题
1 . 材料: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使得肿瘤增长速度大于血管新生的速度,这使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1)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①物质A是_________,A可以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乳酸,也可以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
②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可以使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线粒体________(填“分裂”或“融合”)。
③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_________、内膜融合蛋白QPA1共同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使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
(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标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1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

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磷酸化增强
(3)下图表示217名切除肝肿瘤患者的肝癌细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与病人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联曲线。

请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个术后用药建议:_______
(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为hiHep细胞,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如: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药物转运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Hep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同的核酸
B.衰老的肝细胞中细胞体积与细胞核体积均变小
C.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D.hiHep细胞的成功诱导为治疗重症肝病提供了可能性
(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凋亡、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B.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说明已发生了细胞分化且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内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6)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通过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2023-01-04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据科学杂志报道,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CFTR基因突变导致,会产生错误的CFTR膜载体蛋 白。而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并且需要消耗能量。下列相关 表述正确的是(       
A.CFTR转录时,以基因的两条链作为模板
B.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吐
C.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后,开始翻译
D.囊性纤维病是由于CFTR的基因结构改变所致
3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无关
B.基因突变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猫叫综合征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D.DNA在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2022-07-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内质网负责将多肽链正确折叠和加工成有功能的蛋白质。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合成、折叠、加工等
B.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驻留内质网内不会影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
C.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的错误折叠有关
D.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能提高其耐受缺氧环境的能力
5 . 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氨基酸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已知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则不能。上图是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联合使用所作培养实验,目的是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①②③④是培养基编号,A、B、C代表实验步骤,D、E代表大肠杆菌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是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
B.紫外线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步骤的正确做法是用平板划线法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在②的表面
D.D所示菌落是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落,可挑出后进一步纯化培养
6 . 有丝分裂中,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图所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则在Mad2蛋白的作用下,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Mad2蛋白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着丝粒与两极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时,该蛋白消失;研究发现,当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正常排列的双附着染色体上无Mad2蛋白
B.对单附着染色体人为提供对极同等拉力,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C.Mad2蛋白异常可能会导致子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秋水仙素处理使得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破坏了Mad2蛋白
7 . 在细胞中,内质网负责将多肽链正确折叠和加工成有功能的蛋白质。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驻留在内质网内会影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
C.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D.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2021-0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生物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将多糖降解为可发酵的小分子糖类)、发酵(酵母菌将小分子糖类转化为酒精)、蒸馏、废醪处理等。
1.下列关于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B.采集到的黑土壤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进行富集培养
C.诱变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的新菌株
D.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可以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逐渐提高
2.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D.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2022-05-20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Hunter 综合征是一种 X 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溶酶体中缺乏降解粘多糖的酶而使粘多糖在细胞中积累,导致细胞的损伤。某对健康的夫妇生育了一双子女皆患有此病,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
1.下列关于人类 Hunter 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
B.人群中该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D.该致病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关于材料中所示患病家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造成女儿性染色体异常
B.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1/2
C.儿子和女儿的致病基因均来自母亲
D.母亲细胞中溶酶体能合成降解粘多糖的酶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废醪处理等。
1.下列关于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黑土壤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进行富集培养
B.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可以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逐渐提高
C.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D.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是因为其能分解刚果红产生透明圈
2.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D.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2021-06-13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塘沽一中高三模拟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