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7 道试题
1 . 果蝇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红眼(w+)与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材料二:用X射线诱变使果蝇X染色体上的w+基因移接到IV号染色体上,w+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不能表达;
材料三:果蝇的眼是由多个小眼组成的复眼;
材料四:基因组成为XW+XW的果蝇经X射线照射后发育为红、白两色镶嵌的花斑眼果蝇。
(1)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一组__________染色体。
(2)基因w+与w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材料中提到的X射线诱导果蝇产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
(3)为什么基因型为XW+XW的果蝇眼睛颜色表现为花斑状?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
(4)果蝇的刚毛(A)和截毛(a)是一对肉眼不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发现一只罕见雌果蝇,其性染色体与相关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请利用该雌果蝇和野生型(红眼刚毛)的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仅通过简单的肉眼观察选育出截毛雌果蝇_________
2021-05-07更新 | 5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3月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 . 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杂交组合一与二互为___________实验。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上述杂交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据此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2)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①突变体甲的形成过程如上图,形成甲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组的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3 . (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纯种,要想获得抗病无芒的纯合新品种,育种专家提出了两种育种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育种方式有_________,涉及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其中有一种育种方式可能达不到目的,原因是_______
(2)通过过程(三)自交一代获得的抗病无芒个体中,基因型为RRbb的个体约占_________
(3)纯合的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个体杂交,F1并未表现为抗病无芒,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在图示育种过程中,有人为的淘汰和选择,这种操作相当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
(4)通过图示过程(一)(二)(三)获得纯合抗病无芒品种历时长,请结合该育种方案的部分过程,简述能缩短育种年限的一种育种方案: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方法________(I或II),该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方法II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时期),(三)过程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  。
2020-08-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1)表1中杂交组合一与二互为__________实验。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上述杂交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据此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2)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①突变体甲的形成过程如上图,形成甲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组的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
6 . 果蝇具有易培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等特点,是较好的遗传学材料。已知果蝇眼色由A、a和B、b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色素形成,基因B决定红色,基因b决定粉色;当基因A不存在时,果蝇眼色表现为白色。为了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选取一对红眼(AaBb)雌雄个体进行交配。(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决定,当X≥2时,为雌性)
(1)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_________,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选择子代粉色眼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产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3)果蝇的直毛(G)与分叉毛(g)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再用分叉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时,后代中偶然出现一只分叉毛雌果蝇,对其产生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该个体多了一条染色体;
假说二:该个体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该个体一条染色体上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若显微镜观察该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条,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对G、g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后,若观察到该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③现已确定该个体产生原因为基因突变。请用遗传图解写出该突变个体与直毛雄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的过程_________
2023-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7 . 某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眼色的控制途径如图所示。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果蝇品系,品系甲和品系乙均表现为白眼,品系丙表现为粉眼,实验小组利用三个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PF1
品系甲(♂)×品系丙(♀)全部表现为红眼
实验一中F1的红眼个体(♀)×品系乙(♂)红眼:白眼:粉眼=1:2:1

(1)根据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填“一”或“二”)的结果,可以判断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及结果,可判断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
(3)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实验二的遗传过程:_____
(4)实验小组在重复杂交实验一时发现,某对杂交组合中F1出现粉眼个体,且粉眼个体均为雄性,经检测发现,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品系甲的雄性个体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易位,则发生的易位的具体情况为____________,该杂交组合的F1中的雄性粉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8 . 用油菜作实验材料,具有下列优点:栽培广泛;取材方便;某些油菜品种的染色体数较少、染色体清晰,如白菜型油菜的染色体数是,便于进行染色体的观察和实验。某白菜型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基因的表达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如下表所示杂交实验,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亲代表型自交所得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1)用秋水仙素处理白菜型油菜的幼苗,取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经组织培养,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新植株,若观察新植株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则应观察____区的细胞,且该植株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2)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黑色对黄色为____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3)实验二中乙的基因型为____。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答出1条即可)。若任意两条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概率相同,且子代均可存活,则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2023-1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红果和黄果由基因控制,叶片菱形和卵形由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实验人员选择红果菱形雄株(甲)、红果卵形雌株(乙)、黄果菱形雌株(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不考虑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亲本

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3:3:1:1

红果菱形雄株:黄果菱形雄株: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2:2:1:1:1:1

(1)根据实验二结果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染色体上的是基因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全为雌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取实验一中卵形叶雌株并对其进行射线处理,进行培育后与杂合的菱形叶雄株杂交,分别统计单株的表型及比例,发现其中一个株系的中雌、雄株都表现为。已确定该结果的出现与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有关。
①发生的具体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是________,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从配子的可育性方面作答)。
②若让该株系的菱形叶雌、雄株杂交,则其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写出性别)。
③为验证该染色体片段转移,实验人员选择该株系________(填“雄株”、“雌株”或“雄株和雌株”)与正常的雌、雄植株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性染色体结构。与正常植株相比,若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证明该株系确实发生了染色体片段转移。
2023-04-24更新 | 128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回答下列有关水稻研究的问题:
(1)软米饭松软可口,软米水稻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软米基因(Wxmq)由蜡质基因(Wx)突变形成,两者互为_________。Wxmq与Wx序列长度相同但其内部出现了限制酶NlaⅢ的识别位点,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发生_________导致。
(2)水稻壳的颜色黄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用某纯合白颖稻壳品系与另一纯合黄颖稻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黄颖,F1自交,F2中黄颖:白颖=9:7。科研人员将实验获得的F2中黄颖个体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白颖个体中杂合子自交,后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3)粳稻和籼稻间的杂种优势很早就被发现,但是粳、籼杂交种中存在部分不育的现象。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其遗传学原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实验一:粳稻品系甲与籼稻品系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广亲和品系丙杂交,F1全部表现为可育,将可育型F1与制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研究人员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水稻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_________基因时表现出部分不育。
②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二和实验三。
实验二: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丁与糯性广亲和水稻品系已杂交,F1与非糯性籼稻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根据实验二的部分遗传图解分析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实验二:

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则说明品系戊与品系已杂交得到的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推测控制水稻的育性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_________(选填“是”或“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22-03-29更新 | 1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