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为比较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在连续传代下的抑菌效果,某研究小组在平板培养基上测定了大肠埃希氏菌在相同剂量下连续两代的抑菌圈平均大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抗生素类型

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平均半径r(cm)

第一代

第二代

青霉素

0.95

0.74

头孢唑林

1.17

0.76

头孢他啶

0.28

0.25

四环素

1.31

0.70

阿奇霉素

0.19

0

A.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
B.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频率均有提高
C.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总是朝着抗生素抗性增强的方向突变
D.抑菌圈大小的改变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直接结果
2022-03-25更新 | 545次组卷 | 10卷引用:生物-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浙江专用)(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2 . 棘鱼起源于海洋,自末次冰期以来逐渐移居淡水湖和溪流,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通过20000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同时个体尺寸也变得更大。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棘鱼盔甲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棘鱼体内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表达增强。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淡水环境使得棘鱼产生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
B.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
C.棘鱼“盔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20000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定向改变
D.棘鱼放弃生长“盔甲”,有利于其提高个体存活率
2022-03-19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份联考生物试题
21-22高二·浙江·课时练习
3 . 如图表示某个栎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在这个树林中生活着多种鸟类,其中乌鸦和红胸鸲主要栖息在草本层,戴菊和大山雀主要栖息在灌木层,林鸽和茶腹主要栖息在树冠层。

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栎树林群落中,红胸鸲、大山雀和茶腹栖息的主要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
(2)鸟类在栎树林群落中出现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3)某同学分析推理得出:这一实例隐含着进化与适应这一生命观念,你认为正确吗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2022-0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章 群落 第2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思考与练习
4 . 2020年6月,科研工作者在浙江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体小、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百山祖角蟾。百山祖角蟾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下列关于百山祖角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百山祖角蟾与该地区的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百山祖角蟾体型较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百山祖角蟾与其他两栖动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D.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环境诱导其发生变异的结果
5 . 萤火虫一次可以产大量的卵,萤火虫发光可警告捕食者。萤火虫发光还与其交配有关,它们的光源有点像“摩斯密码”,不同种的萤火虫闪烁的频率各不相同。不过一种被称作“Photuris”的雌性萤火虫可以破解其他萤火虫的“摩斯密码”,然后模仿这些闪烁频率来吸引其它雄性萤火虫并抓住吃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萤火虫发光可警告捕食者,类似于自然界那些有毒的生物往往都有很鲜艳的颜色
B.“Photuris”萤火虫发出“摩斯密码”吸引猎物,从而减少某地区雄性萤火虫的数量
C.某地区全部的萤火虫可构成进化的基本单位
D.萤火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
2021-10-17更新 | 100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3章 生态系统 第5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思考与练习
6 .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1-10-09更新 | 556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家鸡种群中普遍存在着变异,人们利用这些变异材料培育出家鸡新品种,这种人工选择(       
A.是不定向的B.前提是可遗传的变异
C.直接对象是基因型D.可培育出新的物种
2021-07-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生物试题
8 . 适应辐射现象表现为由一个祖先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新物种,从而适应不同环境,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如图1所示。通常适应辐射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I.环境性适应,指物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并分化出不同物种;II.普遍性适应,指物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特性或能力来适应新环境;III.群岛化适应,指生物类群迁入到一系列相互隔离的生态系统中(如岛屿和山地),进而发生快速的适应性进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适应辐射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_____________等可遗传的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13种地雀就是适应辐射的产物,属于适应辐射中的_____________类型,这13种地雀的存在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多样性。
(3)以下属于适应辐射的有_____________
①蝙蝠以回声定位捕食猎物,而灯蛾科昆虫能发射超声波使其失灵
②高纬度和海拔较高地区的山地植物,体型普遍矮小,叶片表面密布绒毛
③起源于盾皮鱼的各种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分别生活于各自的水环境中
④翼手目包括多种蝙蝠,有的吃花蜜和花粉,有的吃昆虫,还有吸血蝠和食鱼蝠等
(4)为了探索鼠尾草属部分植物的适应辐射机制,科研小组对传粉者熊蜂的体长与鼠尾草花冠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熊蜂的体型大小与花冠长度呈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这一结果与传统上“长口器吸食长花冠内的花蜜”的进化模式相悖,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当体型大的熊蜂访问花冠_____________的花时,因受花冠口限制而导致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鼠尾草属植物的传粉媒介从蜂类向鸟类转变,这说明植物、蜂类和鸟类在相互选择中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家鸡由原鸡驯化而来,每只原鸡一年产蛋只有8~12枚,而优质蛋鸡一年可产蛋多达300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原鸡还是家鸡,“产蛋多”就有更高的存活率
B.家养环境诱发蛋鸡发生了“产蛋多”的变异
C.在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只对产蛋能力发生了作用
D.优质蛋鸡的驯化过程不可能仅通过一代选择实现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2021-06-10更新 | 9430次组卷 | 34卷引用:随堂练习浙科版必修二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