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改变是判断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
B.自然选择通过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同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逐步进化的过程属于协同进化的范畴
2023-02-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很多人认为“番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这是由于人们在选育番茄时更注重品相而忽略了风味所致。与番茄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0%以上的野生番茄中检测到,但仅有不到7%的栽培番茄含有此基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选育番茄(       
A.加快了新物种的形成B.扩大了番茄的基因库
C.定向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D.为番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__
(2)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3)单倍体胚培养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促进/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2022-10-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津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请回答问题:
(1)E病毒对茶尺蠖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E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域茶尺蠖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对甲、乙两地茶尺蠖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分析,_______________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②图2显示,两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由于长期_______________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使得甲、乙两地茶尺蠖颜色深浅和________________存在差异。
(2)基于上述研究。推测甲、乙两地茶尺蠖为两个物种。为验证推测,将甲、乙两地的茶尺蠖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F1
亲本组合
受精卵数量(只)卵孵化率(%)幼虫到化蛹的天数(d)羽化率(%)雌雄比例
组合一
甲地茶尺蛾×甲地茶尺蛾
1809617541:0.9
组合二
乙地茶尺蛾×乙地茶尺蛾
20610017521:0.9
组合三
甲地茶尺蛾×乙地茶尺蛾
654813331:0.1
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①据表可知。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__________________;茶尺蠖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使蛹的重量________________,羽化率低,最终导致F1个体数量下降,且出现畸形。
②组合三中F1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2,说明两地茶尺蠖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析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______
(2)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____________,导致配子异常,因此单倍体小麦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
(3)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_(促进/不影响/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2022-06-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生物试题
6 . 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
2021-09-06更新 | 8927次组卷 | 5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草原一条公路两旁生活着甲、乙两个地鼠种群,种群个体数和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总数100)

20

22

4

20

12

3

9

8

2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总数400)

196

168

36


A.甲、乙两个种群因地理隔离而属于不同的物种
B.甲、乙两个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相等
C.假设地鼠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均为10-5,则乙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40
D.种群中基因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了生物进化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B.种群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能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9 . 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b、c三个群体所生活的环境中,与原种群所在生活环境差异最大的是c
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C.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2020-04-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属于同一物种,且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属于个体
B.①过程常用酶解法去壁,一般在低渗溶液中进行
C.d植株含有野生夏菊和秋菊的遗传物质
D.②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比较活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