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35 道试题
1 . 手术去除支配小鼠脾脏的神经后,给小鼠注射病原体,发现对照组小鼠产生了大量针对该病原体的浆细胞,而实验组小鼠体内的相应浆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脾脏能通过清除衰老血细胞参与免疫自稳
C.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都参与了B细胞的活化
D.实验表明神经系统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指标无胸腔积液有胸腔积液
年龄(月)26.2444.22
发热天数(d)5.2911.64
淋巴细胞(×109/L)7.091.8
CD4+T细胞(×109/L)270.8867.14
CD8+T细胞(×109/L)173.2241.45
A.患儿在某一天上午体温基本维持在38.5℃,这段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CD8+T细胞活化
C.CD8+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直接杀死病毒
D.据表中数据推测,有胸腔积液组患儿发热天数长,可能与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八模生物试卷
3 . 如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④细胞既参与了体液免疫又参与了细胞免疫
B.细胞⑥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分泌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物质②
C.细胞⑧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无论机体再次接触何种抗原,细胞⑦、细胞⑨都能迅速增殖和分化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
4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两大主要病例特征为:β一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诱发炎症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况均会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记忆力衰退。图1是神经细胞部分结构及其胞内自噬囊泡产生和运输的示意图。图2是小胶质细胞(MC细胞)清除Aβ沉积时诱发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变性蛋白和突触连接。

(1)据图1分析,AD患者脑部神经元中与Aβ自噬囊泡清除相关的细胞结构有        (多选)。
A.溶酶体B.细胞骨架C.线粒体D.细胞膜

(2)研究发现Tau蛋白能与微管结合并维持其稳定性。所以过度磷酸化的Tau__________(促进/阻碍/不影响)AD患者脑神经元中的Aβ自噬囊泡的转运。
(3)由图2和题干信息可知,当Aβ沉积时,MC细胞中会发生           (多选)。
A.K酶和IK的磷酸化B.NF抑制IL-1基因的表达
C.吞噬并清除Aβ蛋白D.大量释放IL-1

(4)Aβ沉积会进一步促进MC内的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从而导致额外的Aβ沉积形成,还会促进Tau蛋白的过磷酸化,进而放大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损伤。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巨噬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B.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细胞坏死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D.神经炎症的放大是机体的负反馈调节

为了研究间歇性禁食是否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水平,研究人员利用AD模型克隆小鼠开展如图3(a)所示的间隙性禁食实验,IF组每隔一天禁食,AL组自由喂食。野生型小鼠自由喂食作为对照WT。在水中放置平台如图3(b),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隐去平台后观察各组小鼠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5)根据图4分析,下列各组小鼠运动轨迹最有可能是AL组的是___________

(6)据图4分析,间歇性禁食_________(填“是”、“否”)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水平?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由反射活动产生的结果,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______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2)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3)为研究睡眠持续不足对机体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健康小鼠进行了连续一周的睡眠剥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小鼠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增多,实验结束后有70%的小鼠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免疫器官____________
②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产生,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
③进一步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使大脑皮层某区域兴奋,产生的前列腺素D2(一种激素)经血脑屏障的ABC转运蛋白转运进循环系统的速率显著提高。为验证睡眠剥夺导致的细胞因子增多与前列腺素D2有关,请从受体角度简述可行性方案______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校模拟生物试题
6 . 2023年Science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脂质纳米颗粒内部封装编码PUMA的mRNA,在其表面装上“导航”——抗CD117抗体,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清除异常的造血干细胞,从而成功输入健康骨髓细胞,以期作为白血病的辅助疗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研究成果可有效避免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B.CD117是分布于造血干细胞外表面的受体蛋白
C.脂质纳米颗粒的化学本质可能是磷脂分子
D.PUMA蛋白有利于造血干细胞内部稳态的维持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校模拟生物试题
7 . 人进入寒冷环境,机体会伴随着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代谢加快、排尿量增多等。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环境下气温较低,机体为抵御寒冷会做出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一方面可通过调节使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量;另一方面可通过调节使____,减少散热量。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尿意,但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____
(3)人在寒冷天气中易患流感,但有些人在被流感病毒感染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患病症状,这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较强有关。流感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_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某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外壳上有多种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后病毒侵入细胞,在宿主细胞内病毒RNA通过复制产生子代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核糖体的参与
B.该病毒的增殖过程需要宿主提供DNA模板
C.该病毒侵入后,机体依赖体液免疫即可将其清除
D.刺突蛋白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9 . 人类基因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等位基因d不编码蛋白质。DD或Dd为Rh阳性(Rh+),dd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会产生抗体。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者RhD蛋白可以通过破损的胎盘进入母体并产生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造成新生儿溶血,甚至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供血者Rh+的红细胞进入Rh-受血者体内,会激发受血者的体液免疫,浆细胞分泌RhD抗体
B.当母亲与胎儿基因型相同时,胎儿不会发生红细胞溶血;当母亲与胎儿基因型不同时,胎儿不一定会发生红细胞溶血
C.当母亲和胎儿的RhD蛋白不相容时,第一胎生产时一般不会发生明显溶血症状,第二胎出现溶血症状的概率太大增加
D.当一位Rh⁻母亲第一胎生了一个Rh⁺的胎儿,母亲产后立即注射清除抗体的药剂,则第二胎不会出现红细胞溶血症状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10 . 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若细胞1为内分泌细胞,其分泌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C.图中细胞3、细胞2和靶细胞共同参与的调节过程可以是体温调节
D.若血液中血糖含量约为3.3mmol/L时,则靶细胞主要是胰岛A细胞
E.若细胞4能裂解靶细胞,则它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