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为研究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AMLC)的增殖机理,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MLC是骨髓中异常增殖和分化的一种细胞,人体消灭它主要依靠______免疫。
(2)研究人员将AMLC和正常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AMLC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原来AMLC可以从BMSC中窃取线粒体。由于______,AML增殖速度变得更快。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胰岛素有利于AMLC的增殖,原因是______
(3)AMLC自身活性氧族物质(ROS)可以诱导其窃取周围BMSC的线粒体,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AMLC悬液、BMSC悬液、细胞培养液、过氧化氢(ROS促进剂)、谷胱甘肽(ROS抑制剂)、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培养瓶等。(说明:具体操作和检测方法不做要求。)
①验分组设计
A组:细胞培养液+AMLC
B组:细胞培养液+AMLC+BMSC
C组:细胞培养液+______
D组:细胞培养液+______
②实验的检测指标是______和AMLC中线粒体数量。
③预测实验结果。____(仅以AMLC中线粒体数量为指标,用柱形图形式表示上述实验的结果)
(4)为了有利于上述实验的进行,可对______的DNA进行荧光标记。
2 . 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识别MHC呈递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已知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呈递的抗原,而不能识别其它MHC呈递的抗原,也不对自身MHC发生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提示:CTL可以使被感染的细胞全部裂解,导致51Cr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有大量放射性)。
实验材料:被同位素51Cr标记不同遗传背景的两个品系的老鼠甲和乙腹腔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LCMV病毒,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甲、乙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小鼠品系甲、乙,普通细胞培养液,培养皿若干,放射性检测仪等。
(一)实验思路:
①将LCMV病毒注射到老鼠甲体内,获得发生免疫的老鼠,无菌操作取老鼠的脾脏,并分离出CTL,
②取培养皿若干,随机均分3组,加入定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分组:
组1:等量的CTL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
组2:等量的CTL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
组3:等量的CTL细胞+等量的同位素51Cr标记甲鼠的单核巨噬细胞
④将3组培养皿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⑤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来表示实验结果,(已知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
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下面问题:
①完成思路②上的空格
②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LCMV病毒感染老鼠后,能发生的免疫应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TL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生物试题
18-19高二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3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
C.成熟的B淋巴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关的蛋白质只有抗原受体
D.巨噬细胞的MHIC蛋白能与蛋白质类的抗原直接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2019-11-1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新东方学校高二下试卷高中生物010
4 .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消除潜在的有害物质从而保护机体,而恶性肿瘤却可以“伪装”自己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打击,免疫逃避的机理如图1所示。

       

(1)部分癌细胞可被免疫系统中的细胞A__________(填名称)识别并消灭,一部分癌细胞持续存在,获得免疫逃避能力后占据优势地位,因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重要特征,导致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
(2)据图1分析免疫逃避的机理:细胞A存在PD-1分子,癌细胞自身的__________分子与之结合使细胞A处于抑制状态,正常组织往往不存在该分子,其存在于癌细胞的根本原因为__________
(3)欧狄沃是中国首个免疫肿瘤药物,其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从而激活细胞A对抗癌细胞使癌细胞发生如图2所示的__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癌细胞失去免疫逃避的能力。
(4)如图3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它能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用于治疗某些癌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抗体
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并非都是杂交瘤细胞
C.图中细胞集落a-d都能大量繁殖,仅a能产生抗体
D.集落a扩大化培养可在体外培养液或小鼠体内进行
2024-05-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016·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5 .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分子
B.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游离的抗原的受体
C.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D.成熟的B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下立刻启动细胞分裂
2017-03-22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超级全能生》浙江省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
6 . 细胞表面的B分子(受B基因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B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为验证B基因表达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与用具:MFC悬液、含有B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不含B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空白载体)、动物细胞培养液、卡氏瓶、流式细胞仪(可以测定细胞内DNA含量从而确定细胞所处时期)等。
实验思路:
①___。
②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分别将MFC、含有外源B基因的MFC(记作MFCB+)、含有空白载体的MFC(记作MFCB-)等量接种于动物细胞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如下表:
组别G0/G1(%)S(%)G2/M(%)总计(%)
MFC55.031.113.9100.0
MFCB+66.719.613.7100.0
MFCB-54.730.714.6100.0
(备注:G0期为静止期,此时期细胞暂不分裂)
③体内细胞培养实验:将适量的MFC,MFCB+和MFCB-分别接种于去除胸腺的三组小鼠(裸鼠)体内,接种后每天测量计算___,并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①___;③___
(2)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结论是:___
(3)MFC中是否含有B基因?___。购买得到的MFC一般需要先进行___处理,再在动物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表达载体pcDNA3需要具备相应___、抗性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以便于B基因与之形成重组DNA分子、筛选阳性细胞和在MFCB+中的表达。
(4)体内细胞培养实验使用裸鼠的原因是:___。临床上也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的血流量来反映肿瘤生长速度,从肿瘤代谢角度分析,这种检测的机理是___
(5)预期体内细胞培养实验结果(用曲线图表示)___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效应B细胞能合成特异性抗原受体和分泌抗体
B.辅助性T细胞能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目标有自身细胞和异体移植细胞
D.巨噬细胞能向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2017-11-05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常在人群中爆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人可通过感染获得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B.诺如病毒感染者只需体液免疫就可将细胞内的病毒消灭
C.不同B淋巴细胞表面都有与诺如病毒抗原相对应的受体
D.相应B淋巴细胞结合病毒抗原后便被致敏了并随即分裂
2017·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9 .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的叙述,细胞免疫中不发生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
B.细胞毒性T细胞膜的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C.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
2017-09-15更新 | 353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浙江省选考科目2017年8月联考(A卷)·生物试题
10 . 鳗弧菌是感染斑马鱼的一种致病菌、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菌体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科研人员针对该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展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如下:
实验1
过程结果
A.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鳗弧菌。
B.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力。
C.通过预实验初步确定鳗弧菌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
D.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疫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28天。
实验2
将斑马鱼分成四组:加强免疫0次组(BO×0)、加强免疫1次组(BO×1)、加强免疫2次组(BO×2)和对照组,并以14天为间隔进行加强免疫,实验设计如下:
时间0天14天28天56天
实验处理初次免疫第一次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野生型鳗弧菌进行感染
组别BO×0组+?
+
BO×1组+?-+
BO×2组+?++
对照组-?-+
注:“+”表示施加相应处理,“-”表示未施加相应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本实验中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类。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保护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免疫。
(2)实验1过程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相对免疫保护力=(1-免疫组累计死亡率/对照组累计死亡率)×100%,则鳗弧菌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在实验1的D过程中,从第0天开始直至第28天,每隔7天对两组斑马鱼体内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请设计一个柱形图表示该过程的预测结果。
(3)为研究加强免疫是否能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科研人员另取一些斑马鱼进行了实验2,其中第14天需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处理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在第56天处理后,统计各组的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判断加强免疫是否能够增强相对免疫保护力。在第59天时,对各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O×2组的血浆中抗体含量最高,原因是:两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并为机体提供长期保护。
(4)下列关于实验2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接种疫苗后,当机体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B.接种该种鳗弧菌疫苗后,可以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C.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Т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Т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Т细胞
D.血浆中的抗体中有部分来源于未致敏的B细胞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