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图1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2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基本功能。
(2)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A、B、C、D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图2体现的免疫过程是______________免疫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与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相结合,从而激活辅助性T细胞。
(3)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图3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特征。

   
据图分析,初次免疫主要产生_____抗体。两种抗体亲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与______有关。
(4)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对某冠状病毒患者的三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密切接触者

IgM

+

+

IgG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从检测结果推测,甲、乙、丙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其中,最迟被感染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23-08-13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免疫调节(必杀8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 给机体接种疫苗或者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是防、治新冠肺炎等疫情的两种常用的方法。下图表示两种方法处理后机体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特异性抗体主要由____细胞合成和分泌,该类细胞具有发达的____(填细胞器名称)。这些特异性抗体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免疫作用是____
(2)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医务人员将已经治愈个体的血清经处理后输给患者,这一方法与图中的方法____类似。方法①与方法②相比,方法____所获得的免疫力更长久,理由是____
(3)在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中,T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T细胞在人体内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出____等淋巴因子,这些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信号作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____
(4)小鼠是常用的免疫实验动物,常用于研究某类物质对机体的治疗作用。为验证太子参参须皂苷(PHFRS)可有效提高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请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分析讨论。
实验材料:80只雄性健康小鼠,环磷酰胺(连续腹腔注射3天,可获得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生理盐水,高、中、低三种浓度的PHFRS试剂(注:细胞数量的检测方法等不做要求;免疫抑制小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正常小鼠)
①实验步骤:
Ⅰ.将8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____
Ⅱ.取经Ⅰ处理的小鼠进行如下分组处理
甲组:健康小鼠+生理盐水
乙组:____
丙组:____
丁组:____
戊组:____
Ⅲ.分组处理后,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
Ⅳ.获取等量的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胞数量。
②预测实验结果:请用坐标曲线图预测实验结果____

③分析与讨论:
Ⅰ.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____,因此可从脾脏中获取T细胞。
Ⅱ.进一步研究表明PHFRS能够提升非特异免疫的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有____
2023-12-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题
3 . 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哺乳动物个体的免疫系统时,对“非己”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甲认为“非己”细胞指的是非自身细胞,乙则认为“非己”细胞指的是免疫系统成熟后所接触的非自身细胞,若在免疫系统成熟前接触的外来细胞,将被视为自身细胞。为判断两种说法的正误,他们设计了实验:
(1)Ⅰ、材料:新生小鼠a,取自成年小鼠b的脾脏细胞和皮肤,取自成年小鼠c的皮肤。
Ⅱ、主要步骤:
①将来自小鼠b的脾脏细胞移入新生小鼠a的脾脏。
②将新生小鼠a培养至免疫系统成熟。
③将小鼠b和小鼠c的皮肤移植到小鼠a上。
④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
Ⅲ、可能的结果与相应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甲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若____________则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2)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对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的特异性识别来区分“自己”或“非己”。当病毒、细菌等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经一系列过程分化成两大细胞群_______ 。前者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后者进入静止期,留待以后对再次入侵者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3)若乙的说法正确,新生小鼠a被移入小鼠b的脾脏细胞,成年后体内_______(填“仍存在”或“不再存在”)对抗小鼠b体细胞的淋巴细胞。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动态清零”是我国新冠防控的总方针。图a显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免疫过程。
(2)目前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实现动态清零,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_____
(3)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使新冠病毒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从而使人感染新冠病毒。该病严重者会出现“白肺”,是因为_____对被感染的肺部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而出现“白肺”。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_____剂(填“抑制”或“促进”)对病人进行治疗可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5 . 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身上。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体内,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身上。
②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段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的时间):_____
(2)分析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________________(填“A系大鼠”“B系大鼠”或“A、B系大鼠”)。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③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6 .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2)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免疫系统的________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疫情期间,某地11名患有新冠的孕妇生下的婴儿,Ig G抗体水平都可检测到,其中五名婴儿还检测到Ig M抗体。已知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正常Ig G出生于三个月后开始合成,3-5个月接近成人水平,但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下图是人体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可知,感染反应产生的初始抗体是__________(填抗体种类)。
②初次接触抗原经历潜伏期后,抗体数量呈指数生长,后进入下降期,血清中抗体数量浓度慢慢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③研究表明,免疫应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次病毒刺激的间隔长短,间隔时间太长,免疫反应弱。据报道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再次复发,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20年3月,新加坡一名孕妇确诊新冠肺炎,11月初她诞下一名婴儿,结果该婴儿不仅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还自带Ig G抗体。请尝试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新生儿对抗新冠病毒免疫能力的获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
7 . 目前已经证实人乳头瘤状病毒(HPV16)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为了更好地防治宫颈癌,深入开展HPV16型疫苗的研究有着极其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将HPV16的E7蛋白基因与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制成重组李斯特菌疫苗。研究表明,该重组疫苗能够对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效应,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请以小鼠平均肿瘤大小为测量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材料与用具:若干只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雌鼠、减毒的李斯特菌、重组疫苗、TC-1肿瘤细胞(含有HPV16的E7蛋白基因且能表达该基因)、PBS缓冲液、一次性注射剂等。
(1)实验思路:
①将____________随机分为3组,编号甲、乙、丙组。
②甲组注射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减毒的李斯特菌作为对照,丙组注射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③一周后,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TC-1肿瘤细胞,每隔1周对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记录,连续观察4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平均肿瘤大小在小鼠体内能得到抑制。请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接种重组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的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②皮下注射TC-1肿瘤细胞时,相应抗原物质引起实验组小鼠的记忆细胞群迅速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细胞,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③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市面上的疫苗有传统的和新型的。传统的疫苗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灭活的微生物、___________和分离微生物的成分或其产物;新型的疫苗有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2021-11-21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材料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当HIV入侵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人体免疫功能被严重削弱。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
(1)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脾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
(2)图中T细胞为______(填“细胞毒性”或“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______作用于B细胞,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______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______的产生量。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4)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而不会攻击肌肉细胞、皮肤细胞等细胞,从细胞膜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当HIV进入细胞后会通过______ 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由于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HIV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艾滋病感染的是哪几项?______

A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B.使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
C.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        D.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注射吸毒
2023-05-2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超过70%的新冠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有的还伴有高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可口服布洛芬达到解热、镇痛效果。布洛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减少炎症性物质产生,达到止痛作用;同时,布洛芬还能抑制下丘脑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加快散热的速度,起到降温的作用。
(1)当病毒侵入机体后,会被体内______(填细胞)识别并清除,部分逃逸的病毒进入细胞中,机体启动______免疫将其暴露在内环境中,最终被彻底清除。
(2)TRPV1是神经元上的一种阳离子通道,能被前列腺素识别并激活,使阳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形成痛觉。炎症发生后,局部细胞释放的前列腺素结合神经细胞膜上的______受体,使膜电位变为______,产生兴奋并最终传递到______产生痛觉。痛觉形成的过程______(是或不是)反射活动。
(3)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通过______到达垂体,体温调节中除了与前列腺素有关还与______(写两种)激素有关。
(4)综上所述,布洛芬解热镇痛的功效是通过机体的______调节实现的。
10 .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图1是HIV的结构示意图,其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图2是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进入细胞,经逆转录酶在细胞溶胶中发挥作用形成DNA并整合到该细胞染色体DNA上,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图中⑥所示过程需要___________作为原料。该辅助T细胞的表面会形成抗原-MHC复合体,会被____________识别而导致该细胞___________(填“凋亡”或“坏死”),释放出HIV。
(2)HIV直接刺激__________(填“一种”或“多种”)B细胞,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活化,并主要在___________处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3)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如齐多夫定、依非韦伦等对神经系统有多种不同层度的损害。现发现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M,但该药物能抑制某些反射行为的发生。欲研究药物M阻断屈反射活动的机理,开展以下实验(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步骤1:取蛙1只,捣毁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如图1)。暴露蛙右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说明:图2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为反射弧的组成,①②③④为刺激位点或药物作用位点,药物M的作用效果不易清除)。

步骤2: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出现屈反射。若有,进行下一步实验。(该实验步骤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步骤3:将药物M作用于___________处一段时间后,用电刺激④处,观察是否屈腿。
步骤4:再将药物M作用于__________处一段时间后,用电刺激___________处,观察是否屈腿。
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时,说明药物M只通过影响神经纤维而发挥作用。
2023-04-2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七县(市)地区及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