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一般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一般都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发烧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也较重。甲型流感病毒也是容易变异的病毒。
   
(1)据图可知,甲流病毒通过识别______进入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会引起______(答2种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2)甲流病毒的核酸通过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然后以宿主细胞的______为原料直接合成mRNA。试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______
(3)某科研团队正研发甲流疫苗,现用若干健康实验动物、接种物(含各种不同浓度疫苗制剂的溶液)、抗体定量检测仪等进行实验,检测疫苗接种后动物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对照组具体操作为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正式实验如下表所示,接种甲流疫苗的最佳操作是______

组别(40只)

浓度(单位:VP)

剂量(支)

间隔时间(周)

抗体水平(相对值%)

1

4×105

2

2

94.43

2

4×105

2

2

96.26

3

4×105

2

4

97.56

4

5×105

2

4

98.87

2023-05-29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I、秋冬季节容易爆发流行性感冒,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感染后,人体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发热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后,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2)感染病毒后,部分患者会引起发烧,全身疼痛,下图所示为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①激素甲是指_______________,其弥散到体液中进行运输,却只对垂体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该生命活动过程中可作用于下丘脑细胞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
②受到致热性细胞因子刺激时,机体通过反射弧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_______________传至效应器,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③在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会启动“炎症风暴”,以免疫细胞的过度损伤(自杀式攻击)为代价“背水一战”,能诱导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II、流感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所以这种病毒遗传性极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都会有所不同。某科研小组对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流感病毒通用荧光RT-PCR检测仪
(3)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
第二步:_________,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两组分别用适量的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处理后备用。
第三步: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活鸡胚中注射适量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用荧光RT-PCR检测方法测定病毒数量。
③预测实验结果: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柱形图表示各组的检测结果______
2023-10-05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3 . 长春花碱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出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癌作用。阿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某研究小组以裸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长春花碱及阿霉素对移植人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实验,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裸鼠,人乳腺癌细胞,长春花碱溶液,阿霉素溶液,生理盐水,流式细胞仪,注射器等
(说明:裸鼠为胸腺缺失的小鼠;实验中各组处理的溶液浓度、注射量均为适量、等量;以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为测定指标,流式细胞仪可用于该指标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处理后的裸鼠作如下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W

腹腔注射阿霉素

1次/天,连续15天

1次/天,连续15天

1次/天,连续15天

③取出每组小鼠的移植瘤细胞,____________。
④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请回答
(1)表中W处理是_____________
请完善①③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人的乳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长出了肿瘤,并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肿瘤扩散,该现象与肿瘤细胞表面_____________有关。选择无胸腺裸鼠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阿霉素分子可以嵌入到DNA中,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据此推测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____________
③该研究小组推测长春花碱是通过抑制转录进而影响细胞周期的,为验证该推测,可在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根据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____________
2023-03-11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仿真密卷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4 . 使用胰岛素能有预防肾脏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但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免疫细胞对免疫抑制剂的敏感性。为验证胰岛素会降低免疫细胞对免疫抑制剂的敏感性,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里,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PBMC细胞悬液(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培养液、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环孢素、胰岛素、S961、锥形瓶等。
(要求与说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程度可用半致死量IC50表示、即在规定时间内一半免疫细胞死亡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浓度,环孢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S961是一种胰岛素受体拮抗剂;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锥形瓶若干,随即均分成4组,编号为A、B、C、D,分别加入等量适量PBMC细胞悬液和细胞培养液,用MTT法检测各组活细胞数量并记录。
A组:加入适量细胞培养液;
B组: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
C组:加入_____,作为对照;
D组:加入_____
②按上述分组加入相应试剂后。将培养瓶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96h,用MTT法检测各组活细胞数量并记录,计算C、D组的_____,并得出C、D组环孢素的IC50.
(2)预测实验结果:完善下列必标图。并用曲线表示C、D组的实验结果。
_____
(3)①患者肾脏移植后,须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因是_____
②若实验中A、B组的细胞存活情况相同,说明_____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PBMC细胞中_____的表达量增加,说明胰岛素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提高了其活性。为了证明此作用,可增加一组实验组,该组的处理是_____
2022-09-2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5 .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棘突蛋白(S蛋白),图1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2为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其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部分会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人体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棘突蛋白(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_____结合,新冠病毒从而侵入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_____识别并裂解。
(3)若新冠病毒侵入健康猴子体内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有助于__________的活化。(填细胞名称)
(4)得到图2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对照组注射_____。据图判断疫苗组在接种后42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由_____增殖分化而来,在第42天两条曲线出现拐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
6 . 癌细胞具有自身的抗原性,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能识别并去除癌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将自身DNA整合到人体特定细胞,引发癌变并形成肿瘤。为了研究同一HPV引发的肿瘤是否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科学小组展开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和药剂:遗传背景完全相同成年雄性小鼠若干只,HPV病毒株
实验思路:
取小鼠若干只 ,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分组和处理如下:
甲组:小鼠+HPV+正常饮食
乙组:小鼠+HPV+正常饮食
丙组:小鼠+                 
适宜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去除甲组和乙组的肿瘤(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后进一步处理如下:
组①:部分甲组小鼠+来自甲的肿瘤细胞
组②:部分乙组小鼠+                 
观察癌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肿瘤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丙组小鼠的处理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组②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①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内的肿瘤情况远低于未取肿瘤的其他甲组小鼠,原因是甲组小鼠体内含有_______细胞,同种癌细胞再次进入后,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和_____,发挥免疫效应。效应阶段,最终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___________寻找靶细胞。若HPV引发的癌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则组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为了让实验更完善,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3)HPV引发的肿瘤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可能与病毒DNA的整合与表达有关。HPV将自身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胞中引发细胞发生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畸变”)。HPV的中心法则类似于下列哪一种病毒_____ (A.HIV   B.劳氏肉瘤病毒 C.烟草花叶病毒 D. 噬菌体)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上市。九价HPV疫苗采用三剂免疫程序,目的是可以使机体产生___________,以对机体提供长期保护。
2022-12-08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通过识别“自身”和“非己”,有效排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此种免疫应答为病理性免疫应答。以下是两种免疫应答的部分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_____,它们的功能是_____
(2)如果切除小鼠的胸腺,图中的_____细胞将不能产生,_____免疫几乎丧失。
(3)图一中B细胞将来会分化为_____,细胞分化过程的本质是_____,激活B细胞的信号有_____
(4)图二中的两种细胞毒性T细胞在功能上的差别是_____。图二中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_____
8 . 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实验思路:
(一)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二)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______
(2)分析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思路中,异体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______,异体皮肤移植往往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______免疫。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异体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是胸腺产生的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作用是______。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是____________
2022-05-01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用以奖励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上的重大贡献。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

   

(1)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至关重要,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______,从而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效应)T细胞的活化。已活化的细胞毒性(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
(2)使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的同时,也会使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从而对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从而引发某些______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也体现了该药物的副作用。
(3)除使用PD-1抑制剂研制抗肿瘤药物外,根据上述机理,也可使用______(写出2个)来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这可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4)新型冠状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具有变异快、传染性强等特点,现已引发全球性大流行。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但后者检测容易造成假阴性(已经感染,但测试结果看起来没有被感染),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10 .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为研究来那度胺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浓度为15μmol·L-1的来那度胺(橄榄油溶解)橄榄油,淋巴细胞、HepG2细胞(肝癌细胞)、一定数量的实验小鼠等。
(1)HepG2细胞通常具有无限制分裂、能在体内转移、_______________,核形态不一以及代谢旺盛等特点,该细胞产生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若干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鼠皮下移植1mL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悬液,1周后取体内有肿瘤组织生长(移植成功)的小鼠进行实验。
②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等量的高浓度(15μmol·L-1)、中浓度(10μmol·L-1)、低浓度(5μmol·L-1)的来那度胺溶液进行灌胃处理,对照组用橄榄油灌胃处理。
③连续灌胃给药14d后,取小鼠血清检测各类淋巴因子含量;取出肿瘤组织,检测肿瘤组织增殖情况及肿瘤细胞表而多种蛋白表达量。
(3)实验结果:来那度胺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使用浓度呈正相关;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来那度胺的用量呈正相关;肿瘤组织细胞表面多种蛋白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PD-L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PD-L1蛋白含量与来那度胺的用量呈负相关,其他表面蛋白无显著差异。
①以坐标柱形图的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蛋白只要求画出PD-L1蛋白的表达量,淋巴因子只要求画出白细胞介素-2含量)。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来那度胺能抑制肿瘤组织增殖的机理是(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0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