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B淋巴细胞癌是一种B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肿瘤,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研究者对其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机体中,疱疹病毒(EBV)入侵B细胞后,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_______被感染的B细胞。而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免疫_______功能丧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
(2)EBV侵染B细胞后,诱导合成的病毒L蛋白分布在B细胞膜上。为研究L蛋白在EBV诱发B淋巴细胞癌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B细胞过量表达L蛋白的模型鼠,6周后检测正常鼠和模型鼠的免疫细胞,结果如下图。
   


据图1和图2结果推测,L蛋白可激发细胞免疫,清除过量表达L蛋白的B细胞,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据此研究者推测 EBV感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激活更强的细胞免疫,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3)肿瘤相关抗原(TAA)是肿瘤细胞上存在的一类抗原分子,可被T细胞识别。L蛋白过量表达可引发B细胞表面TAA含量增加。非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癌细胞(L⁻细胞),TAA 水平低,难以有效激活 T细胞。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将L蛋白过表达载体导入L细胞获得L+细胞,将L⁺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获得被特异性激活的T细胞(P-T细胞),检测其治疗肿瘤的效果。以接种了L-细胞致瘤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结合免疫学相关原理,解释图中P-T 细胞治疗效果的原因:________
(4)抗原呈递时,TAA可与MI或MII蛋白形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进而被T细胞识别。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①~④处,以探究P-T细胞通过识别哪种复合物杀伤B淋巴癌细胞。

组别

细胞类型

抗体类型

检测指标

实验组1

______

d

肿瘤细胞死亡率

实验组2

______

______

对照组

b

______

a. 正常B细胞 b. L⁻细胞 c. MI蛋白的抗体   d. MⅡ蛋白的抗体 e. 无关抗体
结果显示实验组1的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说明______
(5)根据该研究,请提出一条免疫治疗B淋巴癌的思路________
2023-11-05更新 | 4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致病性强的单链RNA病毒。HCV 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肝脏损伤,还常出现自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疾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HCV中的含氮碱基有A、G、C、U 四种
B.HCV 容易发生变异,给丙肝防治带来困难
C.HCV 蛋白与甲状腺组织的某些蛋白可能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
D.HCV 寄生在肝细胞内,体液免疫对丙肝康复不发挥作用
2023-11-0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颠覆了传统的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肿瘤治疗方法,科研人员针对其疗效进行了相关研究。
(1)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免疫发挥作用消灭癌细胞,但癌细胞表面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蛋白 PD-1 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激活。以PD-L1抗体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可通过_____,进而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
(2)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来自其他动物的 PD-L1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的相应区段,目的是降低_____
(3)PD-L1抗体对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疾病均表现出良好疗效,但对前列腺癌基本无效。科研人员检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 PD-L1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如图 1。

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细胞 PD-L1基因的_____水平显著高于黑色素瘤细胞,而二者PD-L1蛋白的含量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细胞分泌的具膜小泡)将PD-L1 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而外泌体 PD-L1 也能抑制Т细胞的活性。
(4)结合上述研究,请从外泌体PD-L1的角度分析以PD-L1 抗体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基本无效的可能原因。_____(至少写出两条)
2023-11-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B.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结合甲流病毒抗原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
D.B淋巴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
5 . 人体不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浆细胞C.B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2023-1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卷
6 .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结构相似,可引起猴出现艾滋病样症状。
(1)CD4+ T细胞作为T细胞的一种,在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后,在其表面蛋白α4β7等物质的介导下识别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随后沿着血管进入肠组织。HIV和SIV主要侵染肠组织中的CD4+ T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从而破坏宿主的___________免疫。
(2)ART疗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司他夫定是ART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结构与脱氧胸苷相似,但不能参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逆转录过程中___________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酶的结合,发挥治疗作用。
(3)甲研究小组制备α4β7的抗体,以感染SIV的猕猴为动物模型,对如下表所示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猕猴的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阶段Ⅴ

方案1

SIV感染

ART

ART+α4β7抗体

α4β7抗体

无治疗

方案2

SIV感染

ART

ART+对照抗体

对照抗体

无治疗

注:α4β7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
         
①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两种方案中ART均能抑制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增殖,且方案1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 结合实验结果及(1)信息,推测α4β7抗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4)乙研究小组使用本小组保存的SIV和α4β7的另一种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重复了上述实验(其它实验材料均与甲研究小组相同)。结果显示,方案1和2的曲线在五个阶段均几乎重合,且与甲小组实验结果中方案2的曲线相似。造成两个研究小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A.两个研究小组所用的病毒来源不同
B.甲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不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C.乙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其增殖不受到ART的抑制
D.甲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具有某种未知的作用,可以抑制SIV在停药后的增殖
E.乙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已失效,不能与CD4+ T细胞表面的α4β7结合
2023-11-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卷
7 .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
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___处理。
(2)实验中Ⅰ~Ⅳ组的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经___________感染。
(3)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是活化的T细胞通过___________免疫方式消灭的。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在特异性免疫中,抗原经巨噬细胞的摄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与T细胞识别。由图3可知,能有效消杀细菌X的是___________细胞,而不是__________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8 . 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细胞的RN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B细胞被激活后产生的浆细胞也可以识别相应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
D.注射特定RNA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9 .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
2023-10-30更新 | 619次组卷 | 39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猴痘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身上,猴痘也可感染其他动物,若人类受染。则临床表现类似天花病毒感染症状,但病情较轻。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8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猴痘疫苗,对天花可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B.猴天花病毒能引起人患病,不能说明非特异性免疫不起作用
C.被猴天花病毒感染时,机体会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人体内各种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识别入侵的猴天花病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