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绿萝是一种常见的观叶植物,几乎没有开花的记录。EaLFY是决定绿萝开花的关键基因。在研究绿萝不开花原因的实验中,科学家将长势相同的绿萝均匀地分为六组,三组不施加赤霉素(-GA3,不开花),另外三组施加赤霉素(+GA3,开花),然后分别取绿萝的mRNA进行RT-PCR处理,得到下图电泳结果。已知RT-PCR技术是将RNA的反转录(RT)和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T-PCR所得产物中,不含内含子
B.绿萝EaLFY基因突变导致无法正常表达
C.据上述实验可知,绿萝无法开花的原因可能是自身赤霉素合成障碍
D.赤霉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照发生形式(结构)转变,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 . 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H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分别进行蓝光照射和黑暗处理,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       

A.蓝光受体被激活后,R蛋白的降解量减少
B.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拟南芥植株增高被抑制
C.赤霉素合成缺陷,有利于相关基因H的表达
D.推测蓝光受体可能会加强赤霉素受体的作用
4 . 被称为“中国第一棉”的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而著称于世。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比较干旱,土壤多为沙质土壤,加上植物激素的使用,均为棉花的高产创造有利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参与棉花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加快棉花生长
B.衰老发黄的棉花叶片的叶柄基部细胞分裂素含量高
C.导致棉花枝条弯向单侧光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D.乙烯只在成熟、开放的棉铃中合成,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是一种植物激素
6 . 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水稻根系生长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比正常水稻的根系发达
B.生长素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分裂素降解来促进根系生长
C.水稻插秧前用生长素处理可提高其成活率
D.在水稻根系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会按照次序出现高峰
7 . 棉花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为纺织业提供原材料。图1是棉花植株结构图,图2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②部位,生长素合成旺盛的有________(填“①”、“②”或“①②”),生长素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 (填“①”或“②”)。
(2)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摘除棉花顶芽后,用激动素处理利于侧芽生长,为了验证激动素对棉花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棉花幼苗随机分为A、B、C、D四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组别实验处理
A保留顶芽,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侧芽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各组侧芽生长量。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是因为顶芽比侧芽对生长素更敏感
B.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C.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D.“瓜熟蒂落”的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9 . 大麦种子主要由糊粉层、胚乳和胚等组成,其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研究人员利用形态、大小相似的大麦种子作如下处理后进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实验

培养物

培养液

检测α-淀粉酶活性

1

去胚的大麦种子

蒸馏水

2

去胚的大麦种子

蒸馏水+赤霉素

3

去胚和糊粉层的大麦种子

蒸馏水+赤霉素

4

完整的大麦种子

蒸馏水

A.赤霉素的产生部位是糊粉层
B.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位于胚
C.α-淀粉酶由胚乳细胞分泌
D.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赤霉素的调节
10 . 请阅读下文,回答以下两题。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现存约3 000株,其中腾冲县有1171株,主要集中于海拔2 100~2 900 m的原始森林中。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
大树杜鹃幼龄树(胸径≤5 cm)有582株,占总数的32.92%,中龄树(5 cm≤胸径≤20 cm)有606 株,占总数的 34.22%,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由于老龄树的退化死亡、幼龄树成长,种群出现新老更替现象。但在原始森林中,乔木上层较密、林间郁闭度大,透光少,幼龄树存活率较低,同时,中龄树种间竞争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开花量少。加之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对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
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大树杜鹃适应于土质疏松、P和K含量较高的黄棕壤。在适宜的条件下自然发芽率可达86%,但人工育苗困难大、时间长,很难见到开花现象。另外,大树杜鹃不耐低温,温度低于-2 ℃时,植株极易出现死亡现象。
现存大树杜鹃资源已进行就地保护,但其效果甚微,当前首要的是进行森林抚育,清理大树杜鹃周围速生树种及枯枝,尤其是拓宽幼龄树种的生长空间,其次人工补充营养,促其满树繁花。大树杜鹃迁地保护困难大,引种驯化很难取得成功,而育种研究是种质资源保存的一种途径,可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成苗后再回归山林。
(1)据上文可知,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______
(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有人不支持这一做法,认为清除掉落物可能会减弱______作用,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4)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大树杜鹃有哪       些保护建议?______
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植物激素提高大树杜鹃种子的萌发率,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mg/L)初始萌发时间(d)平均萌发时间(d)最终萌发时间(d)
09.6713.6484.67
1008.0010.6887.33
2007.0010.3588.67
5007.009.1895.33
1 0006.678.0596.00
表1 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mg/L)初始萌发时间(d)平均萌发时间(d)最终萌发时间(d)
09.6713.6484.67
59.3314.8183.33
109.3316.0982.67
2010.3315.1588.67
509.6715.0778.67
表2 细胞分裂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5)据表1推测,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可能导致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作用。
(6)据表1和表2可知,各组处理中,选用________(写出激素名称和浓度)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更好,原因是______
(7)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研究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______
2023-07-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