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
(4)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2 . 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 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 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B.图1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呈负相关
C.图2内a~e 五个点中,a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b点
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 . 任何个体都不可能以单一个体生存和繁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全面放开三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C.食物、天敌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D.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 Nt=N0λt,只有当λ大于1且不变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
2023-08-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点: a-大豆萌发;b-株冠形成: c-开花结实;d-植株萎蔫)
(1)对大豆田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属于_______水平的研究。
(2)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由_______直接决定的。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可能______(填“更大”、“更小”或“无明显差异”)。
(4)b点以后田鼠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请写出两条原因)。
(5)若调查该大豆田(S 公顷)中田鼠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a只:第二次捕获了b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c只,并发现第一次标记的田鼠中有d(<a)只由于天敌、竞争等自然因素死亡, 但因该段时间内有新个体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从生物统计理论层面上推测该区域内该种鸟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只/公顷。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对田鼠进行标记时,除了防止标记物脱落外,还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3-07-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于某地区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密度
B.温度是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第二年蝗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上升
D.在同一年内,蝗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2023-07-0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成虫多在寄主嫩梢产卵,孵化出的若虫(虫羽化之前的发育阶段)吸取嫩梢汁液,直至成虫羽化。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引入它的天敌——跳小蜂(一种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柑橘木虱。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柑橘木虱若虫的种群密度
B.引入的跳小蜂和柑橘木虱之间形成种间竞争关系
C.柑橘木虱的性别比例一般不影响其种群的死亡率
D.影响柑橘木虱的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只有出生率
7 . 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8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压在样方边界上的个体,计数时要遵循“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应大而醒目,以便重捕后辨别和计数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9 . 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田鼠33只,其中有标记田鼠15只。则该种群田鼠数量为(       
A.88只B.86只C.90只D.92只
10 .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m-2·a-1

太阳辐射

4 969 635

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

30 244

呼吸作用消耗

14 290

被分解和未利用

13 563

植食性动物

同化量

2 391

呼吸作用消耗

1 467

被分解和未利用

479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45

呼吸作用消耗

270

被分解和未利用

175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 kJ·m-2·a-1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肉食性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4)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而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中相邻物种之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捕食或躲避捕食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