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为揭示祁连圆柏种群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人员调查了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高度6个400m2的样地祁连圆柏幼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幼苗数量如下图所示(幼苗暂无繁殖能力,按高度划分为8个高度级,级别越高树龄越大),在母树周围一定距离内其幼苗分布较为密集,而超出这一距离范围时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幼苗总数除以样方总面积所得估算值即为祁连圆柏的种群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3400m海拔处祁连圆柏的年龄结构一定为增长型
C.海拔2600m处幼苗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率低或幼苗死亡率高
D.母树周围距离不同时幼苗的聚集程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
2 . 生态学家调查了陇东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上芒草(一种优良牧草)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种群内各龄级个体数的占比情况,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龄级

龄级占比

放牧第6年

放牧第11年

未放牧

轻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未放牧

轻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幼年期

30.2

31.3

17.1

28.5

28.4

32.6

33.2

17.2

成年期

10.1

26.4

32.6

40.1

40.2

41.1

25.1

31.3

老年前期

20.5

19.2

21.1

12.1

6.3

22.2

18.2

11.5

老年期

39.2

23.1

29.2

19.3

25.1

4.1

25.5

40.1

A.通过样方法调查种群内各龄级个体数的占比可构建种群的年龄结构
B.放牧对该区域内芒草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芒草种群数量增长
D.随时间的延长,重度放牧下芒草种群年龄结构可能逐渐趋向衰退型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
3 .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在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多个点位均拍摄到云豹、金猫、豺等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域共存食肉动物的种群密度受生物因素影响
B.对金猫、豺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C.雅鲁藏布大峡谷充足的食物是保证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前提
D.鬣羚为了躲避天敌云豹而选择与其不同地域活动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
2024-05-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某北方绿地将建立自然带:原则上只要不暴发病虫害就不打药,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树木不修剪,由其自然更新,提升区域内的荒野程度,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最终使得在城市空间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能够达到自我维持和自然演进的状态,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干年后,该地将发生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种演替相比,该演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与该北方绿地相比,热带雨林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该地土壤中某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调查该正方形绿地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取样。
(4)该地通过自然更新,最终实现自我维持的状态,这遵循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蝗灾主要归因于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数量少时为散居型,体呈绿色;数量多时,释放信息素使其聚集,成为群居型,体呈棕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蝗虫的种群密度
B.释放信息素使蝗虫发生型变,属于行为信息
C.严重干旱时,群居型蝗虫不易被天敌捕食
D.蝗虫型变属于变异,可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4-05-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卷(三)湖南卷生物试卷
6 . 氮、磷等元素大量进入缓流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回答下列问题:
(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缓流水体会导致缓流水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2)科研人员在近5年内,对连云港四个水库中的多个取样点各开展了60余次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纵轴表示各水库监测数据中不同营养化程度出现的频率(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依次升高)。由图可知,________水库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桅杆藻是滤食性鱼类(如白鲢)的优良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毒素污染水体。
①由图2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白鲢养殖最有益的部分。
②欲调查白鲢种群密度,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可能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将某湖水样品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图示为一个中方格,假设所有中方格内结果相同),则估算该湖水样品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是____个/mL。

(4)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食物链“草→草食性鱼”,放养的草食性鱼会使藻类在与水草的竞争中更容易取得优势,并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为实现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控制草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同时,还可增加______鱼类的投放量。
7 . 绿僵菌(一种真菌)能在蝗虫间进行传播,并能分泌毒素杀死蝗虫。持续性的干旱极易导致蝗虫灾害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数量
B.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可确定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持续性干旱可能通过抑制绿僵菌的繁殖而导致蝗灾的发生
D.利用绿僵菌控制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2024-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模拟试卷(一) 生物学试题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所得实验数据的描述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样方内和在四条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地田鼠种群密度期间,被标记个体容易被猫头鹰捕食,所得数据会偏小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2024-05-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9 . 水稻的碎叶、根,昆虫的卵和幼虫,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甚至小型鱼虾的尸体都能成为小龙虾的食物,下表是小龙虾侵入某水稻种植区域的试验田后,连续几年所监测到的小龙虾种群数量变化及水稻亩产量情况(单位:千克),其中样地1~10为试验田中随机确定的面积为4m2的同定采样地点,数值为每块样地内小龙虾个体数(单位: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4样地5样地6样地7样地8样地9样地10样地平均值水稻亩产量
入侵当年01002000010.4718
第1年35346346334722
第2年121078181110612910.3728
第3年2520122835302726262925.8736
第4年6572426884607169756266.8738
第5年9410162102106100969210210596692
第6年12111690123133118122126115124118.8621
第7年12012294128130115125132124121121.1548
A.以上调查小龙虾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
B.样地3的统计数值总偏小,样地5的统计数值总偏大,计算平均值时应舍弃
C.入侵的第1~4年间小龙虾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类似于“J”形
D.将小龙虾的种群密度控制在15只/m2既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又能保证小龙虾持续高效地产出
2024-05-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生物试题
10 . 如图是梅花鹿和东北虎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d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东北虎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d中
B.梅花鹿和东北虎呼吸作用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C.在野外调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D.c与b的差值可表示东北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