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 中国古书上说:“藻,水草也,或作藻”,可见在中国古代所说的藻类是对水生植物的总称。而在中国现代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也可能来源于此。下列有关藻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藻叶细胞的细胞液不含有色素,不能作为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材料
B.伞藻的嫁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控制着伞帽的形态
C.恩格尔曼实验中利用的水绵细胞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
D.调查某湖泊的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2 .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指调查范围中某树种的个体数)逐年进行统计,其中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关键是随机取样
B.山毛榉与马尾松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马尾松处于优势
C.b~d年份两树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发生变化
D.调查期间,群落所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3 . 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物种,给当地物种带来一定的冲击,威胁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1)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随机等距取样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是________

(3)下图为某海岸湿地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单位:MJ/(m2⋅a)]。

由图可知,用于该湿地植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MJ/(m2⋅a)。A部分的能量是指________。该湿地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
2024-02-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瑞香狼毒是一种主根粗长、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某研究团队为研究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在松嫩草原野外天然种群中选取大小均一的羊草幼苗,移栽到若干装有等量取样地土壤的花盆中,适宜条件下培养 15 天后进行相关处理,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羊草根冠比指植物地下鲜重与地上鲜重的比值。
(1)使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羊草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2)松嫩草原群落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种群,这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羊草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瑞香狼毒取代,这属于_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羊草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答2点)。
2024-02-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5 . 为扎实做好生态修复,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某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请回答:
(1)站在江堤上远眺,偶尔可见芦苇丛生的江心洲。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区别特定区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
(2)江堤一侧有人工林,人工林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________有关,人工林的大空缺处有芦苇丛等不同种群分布,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长江水域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和白色污染(主要是塑料制品)。甲→乙→丙→丁为长江水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检测四种生物体内的镉含量,镉含量最高的生物应该是____。研究发现丙的消化道内有吞食的微塑料碎片,为判断微塑料在丙的体内是否存在生物富集现象,还需进一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湖泊曾由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原因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了讨厌的水华。长满水华的湖泊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会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
(5)经过生态修复后,湖泊中水生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多。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的鲫鱼数量为 N1全部做好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中有标记的鲫鱼数量为 N2无标记的鲫鱼数量为 N3据此估算,湖泊中鲫鱼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
2024-02-2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南粤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考试生物试题
6 .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这里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区,也是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喜鹛的自然保护小区,植被多样、生态良好。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由生物群落和____________组成的开放生态系统,其独特、多样性的景观,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同时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2)在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水鸟嬉戏的场景,不禁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蓝冠噪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全球野生种群仅250余只,为江西婺源独有。生性胆小的它们在繁殖期却喜爱聚集在村落周边的生态阔叶林中筑巢,喜食昆虫,也吃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树籽等。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可促进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减少湿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能降低蓝冠噪鹛的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增加
B.减少对湿地及周边环境的人为干扰,可增大蓝冠噪鹛的环境容纳量
C.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增加蓝冠噪鹛种群数量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只标记成鸟会导致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
(4)近年来有些群众在湿地附近进行放生,被放生的动物破坏了湿地的物种结构,使本地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从种群和群落的角度分析,禁止向湿地放生的理由是_______
7 .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科研人员通过控制实验法,评估了在2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下,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不同(图1表示低浓度,图2表示中浓度),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单独培养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B代表小球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B+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D代表小球藻组大型溞密度;D+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大型溞密度。
A.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可增加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的种群密度
B.图2中萼花臂尾轮虫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中的种群密度低于B组
C.大型溞对中浓度铜绿微囊藻的耐受能力高于萼花臂尾轮虫
D.萼花臂尾轮虫占优势的原因仅是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变化
8 .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常用___________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鱼的种群数量最好控制在K/2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建设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9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大足鼠是一类生活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的常见啮齿类动物。
①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
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据此分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
(2)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3)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____
2024-01-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玉米害虫,具有极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有研究人员在广东省多个地区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
B.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无地区差异
C.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
D.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关系不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