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
2021-08-22更新 | 4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喀什巴楚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压在样方边界上的个体,计数时要遵循“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应大而醒目,以便重捕后辨别和计数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3 . 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一一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 60 台红外相机, 这些相机在海拔 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 3 个多月, 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 20 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 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 生活有 3 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不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研究区域有 120 只雪豹, 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 18 只
4 .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2016-11-26更新 | 1651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幼年个体数量大于成年个体数量时,种群密度一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③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条件反射,则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 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成年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的成年个体数 ⑤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特征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6 . 为研究某自然保护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研究人员分甲、乙两组分别选取10m×10m的10个样方对黑桫椤及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

黑桫椤个体数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4种

113种

19

6

10

14

8

11

5

5

8

4

9.0

A.该调查在选取样方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B.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9.15株/m2的结论
C.通过对样方中植物种类的调查统计,可获得罗浮山物种丰富度的部分数据
D.表中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7 .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开电灯,会使结果偏大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进行预实验③“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中,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缩小样方面积④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⑤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动物的重捕概率较低会导致数据比实际值偏大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8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溶液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菌落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类型
C.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说明叶绿素a含量最高
D.某陆生植物个体数量较少,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随机取样并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2018-06-07更新 | 1314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冰川湾对研究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许多生物进入该地。图1、图2为科研人员从冰川消退的时间算起,不同地质年龄冰川湾植物物种数及植物生长型随时间的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冰川消退后,经过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为优势种的森林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已知该地区为狭长的冰川湾,故采取____取样更合适。此后经历约1500年左右,云杉林被铁杉林所取代,至此铁杉林群落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该群落称为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群落的____结构。
(2)据图1可知冰川湾的植物物种数随着地质年龄的变化趋势是____。据图2推测随着冰川消退,离冰川越近的区域,群落结构越____(填“简单”或“复杂”)。
(3)科研人员同时研究了铁杉林的土壤种有机质的含量,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温带落叶林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
10 .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___。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______法。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
(3)如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相似。
(4)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