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 道试题
1 . 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能影响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并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预防虫害发生
B.4VA通过正反馈调节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
C.不同高度植被上的飞蝗数量反映了群落垂直分层的结构特征
D.4VA属于化学信息,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2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中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样方法
B.调查一片玉米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C.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
D.从山谷到山坡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室内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2024-02-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4 .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2024-02-1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5 . 某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农田改造来的,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3XY
呼吸消耗量9624.53.8
未被利用29229.33.1
分解者分解122.1微量
(1)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该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的生物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2)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择___(填“单”或“双”)子叶植物,取样常用的方法有___
(3)由上表数据可知,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___两部分的能量。
2024-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6 .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种间关系和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科研人员进行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的混栽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 pH 和两种植物的混栽比例
B.鬼针草和豚草可能因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存在种间竞争
C.对两种植物的生存结果进行调查时,可随机选取多个1 m² 的样方
D.图示结果显示,在酸雨严重的地区豚草的生存压力均较大
2023-09-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有些野生动物由于受年龄鉴定方法的限制,有时只能分为性成熟和未成熟两个年龄组。如图表示环颈雉在两个不同年份中的成、幼体所占比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的影响
B.1945年可能是环颈雉数量下降的一年,幼体的相对较低比例说明繁殖的减少和孵化率的降低
C.1947年幼体的比例很高,如果成体的死亡不增加,种群数量增加
D.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对环颈雉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8 .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们只生长在很狭窄的区域内,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极度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大树杜鹃种群数量极少,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为了保护大树杜鹃,我国采取了______、易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人工繁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提高大树杜鹃的______,促进种群数量增长。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也会对大树杜鹃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理由是:______
(3)大树杜鹃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林下缺少阳光,郁闭度______(填“高”/“低”),缺乏其种子正常发芽和成苗的条件。只有少数落到枯死的大树树干或倒塌的大树附近的幼苗才有机会存活,原因是______
9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下层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在样方线上和线内的全部个体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2023-08-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下图甲表示某地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该地中华蟾蜍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该地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_型。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中华蟾蜍的数量。在五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8只有标记,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中华蟾蜍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3-08-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