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1 . 如图是梅花鹿和东北虎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d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东北虎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d中
B.梅花鹿和东北虎呼吸作用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C.在野外调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D.c与b的差值可表示东北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 . 近年来新疆频发蝗灾,这对于新疆的牧民来说是一场世界末日,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想出妙招:出动鸡鸭大军,消灭蝗虫又保护环境,同时修建人工巢穴吸引粉红椋鸟过来入住,让他们成为有力的空军,配合鸡鸭大军,让蝗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蝗虫对农作物破坏极大,最好在K/2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鸡鸭是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气候干旱导致蝗虫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可用样方法调查该地区蝗虫卵的数量
3 .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江豚种群密度,江豚会因为受惊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B.用16×25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若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4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6×106
C.记名计算法可以统计出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因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故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主要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因啃食植物、数量庞大且打洞会使地表形成裸斑,高原鼠兔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被捕食风险、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效洞口数/hm2

植被高度/cm

植被盖度/%

警戒时间比/%

警戒距离/m

低密度区

36

24.8

90.7

34

11

中密度区

69

21.0

87.0

28

12

高密度区

132

13.6

80.4

24

14

注: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本面积的比值,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警戒时间比:高原鼠兔在每次观测时限内用于警戒时间的累计值与总观察时间的比值;
警戒距离: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高原鼠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到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
(2)适量的鼠兔对维持植物的多样性是有利的,所以要用标记重捕法适时监测鼠兔的数量。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兔,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兔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兔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鼠兔的种群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只/公顷。(答案取整数)
(3)植被高度越高、植被盖度越大,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越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放牧强度大的地区高原鼠兔数量通常会急剧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高原鼠兔的数量较少时,不会对草原造成明显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
5 .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被称为东北的“生态绿肺”。冷杉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代表性的植被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冷杉林群落演替的规律,科研人员于夏季分别在某典型天然林(可代表冷杉林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相邻区域演替时间为40年和10年的人工林选取样方。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填“空间代替时间”或“时间代替空间”)。
(2)生态学上常以植物越冬时休眠芽的位置高低划分植物的类型。对以上三种林地中不同类型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注:一年生草本以种子越冬)。
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一年生草本
典型天然林

20

14

3

40年人工林

21

7

4

10年人工林

16

1

6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据表推测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中,三种林地中植物优势种更替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3)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______能力较强。一般来说,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填“较强”“较弱”或“大致相同”)。
6 .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B.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D.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麻雀的种群密度
7 . 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省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10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龙须眼子菜等多种

入侵后

22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10

浮水植物

水葫芦

(1)从水葫芦入侵的生存环境条件分析,导致水葫芦数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答出2点即可)。
(2)Ⅰ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结构;Ⅱ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的原因是____
(3)Ⅲ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研究人员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Ⅱ时段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
(4)草食性鱼类大量摄食水葫芦的根茎等营养部分,研究人员据此建立了“水葫芦一草鱼”生态调控水质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模式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但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所不同。以下属于种群研究内容的是____
A.水葫芦入侵水域的范围
B.入侵后水域中的优势种
C.“水葫芦—草鱼”生态模式中草鱼的增长率
D.水葫芦的种群密度
E.草鱼的食物和天敌
2024-04-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8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下图是土壤部分生物微食物网及碳库主要途径,a~e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土壤微食物网中有众多的微小生物类群和部分中型动物(<2mm),欲调查这些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的小动物用___进行统计。
(2)土壤微食物网中含碎屑食物链(以有机碎屑为第一营养级,以碎屑为食的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占营养级)和捕食食物链,土壤微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生物有___,短时间内若食菌线虫大量减少,根食性线虫数量会___
(3)在碳循环中,上图e为___途径。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若要达到此目标,上图要满足___关系(用a~e表示)。而森林中大量植被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这些用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4)如上图所示,微生物是土壤碳库转化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微生物将活性碳库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___(至少写2个)供植物利用,另一方面,微生物产生的酚类、醌类物质与植物残体中纤维素、木质素等不易分解部分聚合成腐殖质。酚类氧化酶在厌氧环境下活性极低,秋季落叶若采用挖沟填埋方式处理.微生物产生的酚类物质会___(填“增多”或“减少”),更___(填“有”或“不”)利于腐殖质形成。
(5)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指出下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

   

(6)如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___个。

   

A.1.92×108B.1.44×107
C.1.92×107D.1.44×108
2024-04-28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生物试题
9 . 某北方绿地将建立自然带:原则上只要不暴发病虫害就不打药,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树木不修剪,由其自然更新,提升区域内的荒野程度,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最终使得在城市空间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能够达到自我维持和自然演进的状态,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干年后,该地将发生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与另一种演替相比,该演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与该北方绿地相比,热带雨林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该地土壤中某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调查该正方形绿地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取样。
(4)该地通过自然更新,最终实现自我维持的状态,这遵循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原理。
10 . 研究小组采用2种取样方法,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样方间距均为10m,样方为1m×1m)。回答下列问题:

样线长(m)

样方数

平均物种数

样地面积(m2

样方数

平均物种数

500

51

11.57

3600

49

11.80

1000

101

10.35

4900

64

11.77

1500

151

9.29

6400

81

11.77

2000

201

9.23

8100

100

11.85

2500

251

9.46

10000

121

11.96

3000

301

9.57

注:黑点表示样方。
(1)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时,除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范围和边界外,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还有____(答出2点即可)。
(2)两种取样方法的共同特点有____(答出2点)。
(3)分析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可知,_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的调查方法更准确,理由是____
(4)该研究小组还调查发现放牧强度会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结果如下表所示: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0

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冷蒿、木地肤

轻度放牧区

1.23

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

中度放牧区

1.15

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0.78

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

据表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大,该群落发生了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理由是____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