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斗争加剧
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样方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活动范围小的藤壶种群密度
2022-03-14更新 | 309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21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种间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A.10只/km2B.12只/km2C.15只/km2D.20只/km2
2022-03-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3 . 近期,湖北新闻报道称在武汉某公园内出现大量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它的植株高大,有的能长到2米多,根系非常发达,繁殖能力强,逐渐占据了其他花卉的生态位。该生物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目前,对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主要方式,仍旧是人工铲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D.“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态位即它所生存的空间
2022-03-0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4 . 达乌尔鼠兔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种之一,艾虎常通过直接掘开洞群或在地面袭击等方式,对鼠兔进行捕食。为了更好地防治鼠害,某研究小组调查了艾虎对不同成员数量的达乌尔鼠兔家群的捕食偏好(注:对于营群居生活的动物,家群成员数与洞群具有的洞口数成正比),调查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共计调查鼠兔洞群数量为12个
B.统计图中12个洞穴鼠兔的数量即可获得该样地鼠兔的种群密度
C.鼠兔集群越冬时相互取暖共同储草是一种种间互助的行为
D.艾虎偏向捕食集群数量较大的鼠兔家群,以获取最佳的捕食效益
5 . 如图表示农田弃耕多年后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图中数据代表不同植物的数量所占的比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弃耕农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体现的群落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这种结构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藤本植物往往以乔木为支撑,在乔木树冠上形成一个“顶棚”,藤本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3)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但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分别在处理后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测量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处理后棉蚜数)/处理前棉蚜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调查,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化学防治后,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D.依据棉蚜减退率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化学防治使棉蚜的种群数量变化呈衰退型
7 .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某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__________条。
(2)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①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②图中所有生物的集合叫____________
③若将该湿地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
(3)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 型。
②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2021-12-2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天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9 . 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因其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三大生态系统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

(1)研究人员现欲对涠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______
(2)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CO2和N、P等无机盐。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关系,其中虫黄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3)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4)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 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画出)。
(5)综合(3)(4)信息,下列能够解释图2两个地区结果出现差异的选项是______。
A.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红树林中存在大量捕食较小体长蓝仿石鲈的捕食者
C.A地区控制蓝仿石鲈体型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D.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
(6)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A与B两个地区中______区珊瑚礁的体积更大。若从蓝仿石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2020年6月,科研工作者在浙江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体小、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百山祖角蟾。百山祖角蟾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下列关于百山祖角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百山祖角蟾与该地区的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百山祖角蟾体型较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百山祖角蟾与其他两栖动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D.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环境诱导其发生变异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