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可利用林窗(砍伐后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对人工林进行自然化改造,以提高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是某人工林不同大小的林窗对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及平均密度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借助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观察
B.林窗面积减小,林下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增加
C.砍伐成树降低了林木郁闭度,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
D.分析数据推测,中型林窗是该人工林改造的最佳方案
2 . 将捕食者直接捕食造成的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称为致命性影响;由于捕食者的存在产生的捕食风险导致被捕食者生理状态、行为方式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影响,称非致命性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致命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惊飞距离(捕食者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作为测量鸟类对非致命性影响的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天敌存在时被捕食鸟的产卵量和雏鸟成活率下降,这属于天敌对鸟的致命性影响
B.当天敌数量过少时,天敌对被捕食者产生的非致命性影响一般大于致命性影响
C.朱鹮繁殖期的惊飞距离显著短于非繁殖期,可能是繁殖期育雏使得觅食压力增加
D.研究人类对珍稀动物的非致命性影响,有助于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范围
3 . 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某小组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A.环境阻力中只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种群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高
C.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为80只时,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D.环境阻力为0.02、初始种群规模为160只时,种群不可维持存活
2024-02-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m2,理由是____________。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①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
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
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
2024-02-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向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加培养液再放盖玻片会造成统计结果偏低
B.若计数室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4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6×106
C.根据抽样和计算获得的数据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D.由于营养物质减少等原因,酵母菌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会下降
2024-02-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时逼尿肌收缩使尿液排出,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
B.寒冷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血糖调节中,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D.害虫数量增加引起食虫鸟数量增加,而后导致害虫种群数量减少
2024-0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东亚飞蝗为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科研人员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灾过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可以通过取样器取样法对跳蝻(蝗虫的幼虫)的密度进行调查
C.适当引入天敌或人工释放性引诱剂来降低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理论上提高降水量、降低温度、在繁殖期疏松土壤,都可以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
8 . 2021年云南多地持续高温干旱、汛期降雨量减少,有一群亚洲象发生北迁,该种群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

1.586×104

9.51×103

2.53×103

A.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影响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迁入和迁出是影响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该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3.82×103J·m-2·a-1
D.持续高温干旱可能使亚洲象原栖息地的K值下降
9 .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全国人口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
B.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C.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也随之减少
D.高温、干旱对人口数量而言,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0 . 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和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B.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当燕鹆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仍会增加
C.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1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1
D.曲线乙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2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024-0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