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密度
2 .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
0h2h4h6h8h10h12h14h
151.21.52.02.32.54.88.58.4
201.21.83.04.07.813.220.319.4
251.22.03.85.88.919.519.018.5
301.23.57.215.235.188.288.181.0
351.24.89.220.175.273.170.268.1
A.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B.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
C.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溶氧量、pH等
D.同一温度下,提高培养液浓度会使该组别的K值增加
2022-04-24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题点06 种群和群落-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_。与第9d相比,第12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培养到16d后, A、B、C,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生态学家高斯也曾做过培养草履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量的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那么K值是指____________
(5)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若草履虫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的种群数量为Nt,每一代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20%,则理论上第t代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 . 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B.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9-10高二下·河南焦作·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2019-01-30更新 | 64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6 . 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10510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

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Ⅰ组和第Ⅲ组到达K值所需时间相同
B.“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
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