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梅州客天下是梅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前身是废弃的矿坑,该地积极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将矿区塌陷区、废弃山地改造成湿地、树林,科学种植芦苇、莲花、松树等几十种植物,吸引了白鹭、翠鸟等十几种鸟类到此栖息,呈现出一番鱼跃鸟鸣、生机勃勃的景象。回答下列问题:
(1)大规模植被修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该过程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
(2)随着矿区的逐渐修复,梅州客天下吸引了白鹭、翠鸟等十几种鸟类前来栖息,工作人员调查了多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翠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①调查翠鸟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这是因为_______
②根据图中结果推测,第2~6年,翠鸟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型,做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3)梅州客天下进行矿区生态修复,种植的芦苇、莲花、松树等几十种植物为矿区增加了大量绿化面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些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_(答出2点)。
2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基础。在火灾破坏后的某林区,为了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当地采用了人工造林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培育,研究小组对恢复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植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过后人工林的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容易发生病虫害。结合图中结果,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受到火灾的天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较长。这说明了人为活动可以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林业人员计划增加人工林中的植物种类,引种的植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3 . 为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24年内蒙古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种植差不嘎蒿和设置草方格沙障等固沙措施有利于植被和土壤的重建与恢复。下列有关科学治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取不同的固沙措施治沙都可以改变沙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经过治理的沙地生物群落地下部分存在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
C.治沙过程中沙地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增强
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治沙过程中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来评估治沙效果
4 . 八步沙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六老汉”三代人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职工,历时38年,完成治沙造林育草面积593万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治理流沙,八步沙林场种植了柠条、 沙枣、 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这些植物应具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的特点以适应在沙漠中生存。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沙漠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内同化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调查发现,在草本和灌木混生的区域,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为评估封沙育林的初步成果,用样方法调查白榆的种群密度时,需要进行随机取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八步沙林场先进群体,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表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需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裸石上发生了初生演替
B.前120天,裸石上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之后趋于稳定
C.120天后,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了正金字塔形的能量金字塔
D.120天后,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
6 . 引领世界的“麦草方格”固沙方法(如下图)在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的治沙过程中建立起绿色屏障。“麦草方格”固沙方法用干麦草,稻草等扎成方格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内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有助于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可以分解干麦草进而改善土壤条件
C.该过程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D.该固沙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7 . 物种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856 年起生态学家将一块草地平均分成两块,对照组地块不施肥,实验组地块适量施肥,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多样的生物作为旅游观光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实验组地块中害虫的数量更容易发生大的波动
C.草地施肥之后若再停止施肥,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D.实验组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是由于施肥造成植物总光合速率降低所致
8 . 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缺少一个箭头,即____________;碳在食物链“牧草→羊→狼”中,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羊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填标号)中。
(2)采取禁牧、休牧、补播等措施后,因过度放牧而退化的草原生态很快得到恢复,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图2中____________曲线所表示的稳定性,体现出草原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上述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在人工垦荒种植到弃耕过程中,某地经历了人工裸地→农田→草地演变,地上的植被在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地下土壤微生物也随之改变,但其速度明显滞后于地上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垦荒种植改变原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弃耕后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
B.人工垦荒形成的裸地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由于缺少地上植被而没有垂直结构
C.人工垦荒可明显改变地上植被类型,再通过植被来间接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
D.该地经历了人工垦荒种植到弃耕后的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0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 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黄莺聚集在树干上,后又成群飞起,体现了群落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B.春天日照时间变长,燕子求偶、筑巢,体现了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调查某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D.马蹄踩到之处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于周边,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