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2 . 人工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修复遭到破坏、退化或受到严重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修复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生态系统修复要注意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C.当生态系统恢复并达到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不会变化
D.修复后的生态系统,调节无机环境中“碳-氧平衡”的能力更强
3 .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4 . 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而被严重污染,导致大量植被、鱼类和鸟类消失。近几年,随着人工栽种和培养,使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了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鱼类和鸟类属于该河段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B.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该河段生态环境很快得到恢复表明生态系统具有很强恢复力稳定性
D.上述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23-06-18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估算无瓣海桑种群密度时不需要统计隐蔽环境下的无瓣海桑幼苗
C.无瓣海桑被本地植物取代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D.不同高度的无瓣海桑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6 . 稻田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离不开人的作用: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农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稻田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B.用性外激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属于化学防治
C.弃耕稻田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可呈镶嵌分布
D.弃耕稻田发生次生演替,依次出现了灌木、杂草和乔木演替
2022-05-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宁夏中卫市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7 . 央视虎年春晚音乐短剧《万象回春》中,人和动物一起跳舞,相互交朋友,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与野象群北上之旅、“大象食堂”的建设等何其相似!大象迁徙主要受气候变化、食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过去,活动在云南普洱的野生亚洲象常“进村入户”。自2018年以来,政府出资在因象群侵扰而撂荒的土地上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甘蔗、芭蕉、玉米等多种植物,作为“大象食堂”,如今已建成的有1200亩,这大大改善了人进象退、人种象扰、耕地撂荒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万象回春》的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据题干信息判断,大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人进象退、人种象扰”的现象说明人与大象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2)因象群侵扰而使土地撂荒,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大象食堂”的建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3)“大象食堂”中栽种的多种植物处于食物链中的同一 ________。若某象群每年从“大象食堂”摄取mkg植物(能量值约为10n kJ),按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计算,该象群从中同化的能量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 kJ。
8 .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年林业部开始对塞罕坝进行生态修复,群落经过50多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B.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依次出现了灌木、杂草和乔木
C.稳定阶段的群落结构较复杂,生物多样性也较高
D.在演替的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光能
2022-03-2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宁夏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保护区周围的农田被弃耕,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弃耕后的农田先后长出荒草灌木等植物并迁来了兔狼等动物。如图为该区域都分生物能量流动的一部分,①~⑤分别表示相关能量,其中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③均表示摄入量。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演替为灌木阶段后,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的能力。
(2)④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兔的同化量,兔同化的能量中,未在图中画出的部分为__________。植物与兔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猎兔,兔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此为____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022-03-17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宁夏石嘴山市三中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
10 . 一千年前,由于湖水水位降低,某湖泊暴露出大量的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沙丘上出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现今已发展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裸露的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沙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沙丘不同地段的植物高度不同,属于垂直结构
D.从沙丘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