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弃耕农田在演替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逐渐减弱
B.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濒危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会增大
D.对于农田生态系统,一般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2 . 在森林和草原交错区,由于生境的特殊性、异质性、不稳定性,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个生境重叠的区域,不但增大了交错区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叫作边缘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错区生境的不稳定性,导致交错区物种丰富度降低
B.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够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C.季节性变化导致交错区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属于群落演替
D.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会导致交错区的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明显
3 .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4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水平的研究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生态位以及群落的演替等
B.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促进森林群落的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C.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由冰山岩向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少,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
2024-04-1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贵百河”4月高三新高考模拟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区域生态状况显著改善。对沙化土地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极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状况,恢复了部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会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选种耐干旱抗风沙的灌木遵循协调的生态学原理
C.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后,当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D.该生态工程的建设要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
6 . 2006年柳州市政府批准实施《“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性规划》,经过十多年生态建设,江滨道路、江滨公园等江滨景观的面貌焕然一新。图1为江滨道路2006年与2020年植物物种数对比图,图2为江滨公园分级式竖堤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较于2006年,2020年江滨道路物种丰富度___(填“提高”或“降低”),江滨道路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相对而言有所提高。
(2)江滨道路群落演替过程属于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
(3)图2中,江滨公园分级式竖堤中各种生物是否同属于一个生物群落,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
(4)江滨公园分级式竖提既能有效地增加景观的层次和趣味,还能起到防洪功能,说明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园中种植了较多的桂花树、洋紫荆等柳州本地树种,说明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原理。
2024-04-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形成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如某种黄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抑制绝大多数杂草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需要除草的地块适当种植该种黄瓜属于化学防治
B.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不属于化感作用
C.化感作用可能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及群落演替
D.对植物产生调节作用的信息源不仅来自植物自身
8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古诗词文化繁荣兴盛。下列对古代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解读错误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体现了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C.“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所包含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循环的途径
D.“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锄”可除掉稻田的杂草,同时疏松了土壤
2024-03-2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9 .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植被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火灾后的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火灾后植被重建属于次生演替
B.灾后重建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优势物种的高度逐渐增加,使该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30年后,植物甲种群密度逐渐降低,说明植物甲不再适应该地环境
10 . 研究发现频发的干旱事件改变了某自然保护区的群落组成,群落中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干旱时期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该保护区内有A、B、C三种植物,它们在干旱时期的部分生理特征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最大光合作用速率(mmolg-1s-1

最大气孔导度(mmolg-1s-1

凌晨水势(MPa)

A

34.67

0.87

-0.69

B

134.90

3.39

-0.26

C

234.42

5.89

-0.12

注: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指一天中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气孔导度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时对应的气孔开度;凌晨水势指03:00-04:00的植物水势,数值越小表示植物水分状况越差,侧面反映出植物根系水分供取能力越弱。
(1)干旱事件导致树木死亡后,在原有土地上重新形成乔木群落的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
(2)干旱期间,C植物凌晨水势最大,侧面反映出_______,植物水分状况好,从而使最大气孔导度高,保障_______(光反应/暗反应)不受影响,最终有较高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
(3)研究发现,尽管该保护区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但该生态系统仍然处于稳定状态,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树木残体中的碳会直接流向_______(答出2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