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我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研究者对保护区郁闭甜槠林(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甜槠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调查比较,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层次

郁闭甜槠林

干扰甜槠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

11.4450

0.0733

14.7091

0.0614

灌木层

4.0041

0.2651

12.0776

0.0860

草本层

1.6629

0.2944

5.4274

0.1039

藤本植物

5.5540

0.1424

8.9745

0.0718

注: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优势度越大。
(1)区别武夷山保护区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为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甜槠及其他物种的相对数量,该方法一般用于____的物种。
(2)郁闭甜槠林的物种多样性____(填“高于”“几乎相等”或“低于”)干扰甜槠林的物种多样性,群落优势度____(填“高于”“几乎相等”或“低于”)干扰甜槠林.封育保护后干扰甜槠林向郁闭甜槠林的方向发生____演替。
2 . 稻田养鱼的设计如下:稻谷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和有机物,鱼粪作为水稻的肥料,鱼类还可以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效果,而田间水稻、害虫则成为鱼的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稻田杂草有5种
B.稻田养鱼时人为添加鱼饲料是为了提高种群的K值
C.稻田中的鲤鱼分布在稻田的不同部位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群落缺少人为干预后会朝着不同于之前演替的方向进行
3 . 刺萼龙葵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等特点,是我国重点防控的外来物种之一。据调查,刺萼龙葵一段时间内出现在我国某地的玉米田中,并很快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对刺萼龙葵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在该杂草从出现到数量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
(2)刺萼龙葵与玉米田中的玉米及原有杂草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竞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萼龙葵的出现使玉米田中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该玉米田是否发生了群落演替?____(填“是”或“否”)。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2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西藏昌都市一中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4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恢复时间相同都会很漫长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C.群落演替的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虽然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差别,但是生物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2021-05-2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西藏昌都市一中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春季,一场大范围的沙漠蝗虫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对当地农作物、草场等造成巨大危害。沙漠蝗虫聚集是引起蝗灾的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4~5只散居型蝗虫聚集在一起就可释放一种特异性挥发类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继而招募更多的蝗虫加入进来,使蝗虫的群体越来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4VA也可人工合成且具有相同的效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4VA的作用下,某草场内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从种群特征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捕蝗虫,这属于____________防治方法,在该草场中引入鸭捕食蝗虫也属于此类防治的具体措施之一,蝗虫→鸭不构成一条食物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某被沙漠蝗虫入侵,植被明显减少的草场在引入鸭防治后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从群落演替角度分析,这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草场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南极是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但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的科考、旅游、捕猎等活动日益频繁,南极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南极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为_____
(2)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组合而成的复合有机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无机盐和CO2,其中的真菌与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应为______。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稀少,地衣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主要的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通过检测南极地区苔藓和地衣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含量,可为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过程提供依据,这项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7 . “水稻一黑线姬鼠一黄鼬”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主要食物链。请回答:
(1)水稻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在正常情况下,水稻、黑线姬鼠和黄鼬的数量可通过 ____(选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方式保持相对稳定。
(2)鼠害大爆发时,黑线姬鼠数量迅速增长,当达到或超过 _____时,黑线姬鼠的数量停止增长或作上下波动。
(3)若该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多年后各种灌木生长起来,该农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演替。与原农田相比,演替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不会改变   
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2019-07-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综生物试题
8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北极冻土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高
B.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后一定能形成森林
C.毀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9 . 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 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____ 演替的结果。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 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0 只田鼠, 第二次捕获 20 只,其中有标记的 10 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__________ ,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散失。
(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 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6-12-12更新 | 15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届西藏高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10 .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型。
(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_______之间。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不慎脱落,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l,该比例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研究表明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