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个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自然保护区30年后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___(填“S1”或“S2”)。
(2)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的能力。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森林群落的20%,由此可推测恢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___(填“大”或“小”)。
(4)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已不存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是___演替,原因是___,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逐渐增加。
(5)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进行。
2024-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2 . 下图反映的是夏季某湖泊不同水层溶氧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决定该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含氧量
B.湖泊近岸浅水区、湖中心深水区的动植物分布类群存在较大差异,属于水平结构
C.与浮游藻类相比,沉水植物数量增加将更有利于维系群落复杂的垂直结构
D.湖泊经水生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和陆生植物阶段可演替出森林
3 . 某地因过度围垦,砍伐林木,变成了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为改变土壤沙漠化趋势,当地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不懈奋斗,营造起万顷林海。回答以下问题:
(1)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演变为林海,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
(2)为提高造林成功率,在植树造林时所选择的树种的要求是_____(答出1点)。
(3)改造后的万顷林海成了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同时也成为当地人民游玩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间伐(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还能获得部分木材)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科研人员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对维持土壤碳库平衡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土壤肥力与质量的重要指标),获得数据如图所示。

①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
②分析实验结果,整体而言,不同程度的间伐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_____
2024-05-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4 . 草方格沙障是治理沙漠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用干的麦草、稻草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在方格中播散沙蒿等草本植物种子,几年后可移栽红柳、榉柳等灌木,最终可达到沙漠绿洲化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沙丘和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沙蒿、红柳作为治沙植物可能与其根系发达、叶片较小有关
C.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保持不变
D.沙漠绿洲化可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4-04-1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海滩风景区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芦苇荡为背景,加上碧波浩渺的苇海,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还有许多火红的碱蓬草,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海滩风景区的各种生物以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红海滩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流入红海滩风景区的总能量等于该地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因为无机环境不会对信息作出反应
D.若人工干预使景区发生群落代替的现象,则该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6 . 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的演替过程是___________
(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_________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
7 . “治沙女王一殷玉珍”从1985年开始种树,几十年如一日,硬是让昔日的7万多亩黄沙变成了“绿色王国”,在这个“绿色王国”中还生活着多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B.该“绿色王国”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依据是其种群的数量
C.黄沙变“绿色王国”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D.殷玉珍将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8 . 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并且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自身的繁殖能力
B.一片草场只有在演替为森林群落之后才具有垂直结构
C.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2022-06-21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一中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21-10-09更新 | 250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10 .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自然环境中的砷以多种形态存在于地壳中。根据植物对砷的吸收和积累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三类:低吸收型(有限吸收和积累砷,通常对砷耐受能力低)、富集型(高效地吸收和积累砷,通常对砷耐受能力高)、中间型(体内积累砷和耐受能力均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回答下列问题:
(1)砷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2)砷可以抑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影响植物生长。若土壤被砷严重污染,群落中有些种群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导致物种______下降,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3)修复被砷污染的土壤,可选择种植________型植物,对种植后的植物进行________处理,达到消减土壤砷污染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