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放牧会导致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强度的放牧条件下,绵羊和其他草原食草动物的生态位也会发生改变。
回答以下问题。
(1)鼠类是草原上的优势食草动物之一,鼠类吃草时处于_________营养级。采用捕净法调查鼠类的密度,在单位面积内(1 hm2),均匀布置足够数量的捕鼠夹,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将捕获的鼠取走,连续三天,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种群密度。
(2)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鼠类的密度和优势物种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放牧强度

鼠密度(只/hm2

达乌尔黄鼠比例(%)

莫氏田鼠比例(%)

无放牧(NG)

86.93

1.2

96.2

中度放牧(MG)

3.73

100

0

高度放牧(HG)

7.07

94.3

0

由表可知,不同条件下鼠类的优势物种分别是:__________
(3)蝗虫也是危害草原的食草动物,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3种食草动物的食物比例(%),结果如下。
植物种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
MGHGNGMGHGMGHG
西伯利亚羽茅1.6000000
毛氏冰草8.0002.11.202.7
黄囊苔草28.442.602.42.100
糙隐子草14.719.812.452.148.024.218.7
羊草47.333.366.529.116.333.923.2
星毛委陵菜04.40022.4031.3
克氏针茅0021.114.310.041.924.3
(注:NG、MG、HG分别代表无放牧、中度放牧、高度放牧,在无放牧条件下草原上亚洲小车蝗数量较少,不进行检测)
①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食物等资源的总和。由表可知放牧强度增大, 绵羊的生态位宽度______,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_______
②试从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程度角度解释,放牧后莫氏田鼠绝迹,而达乌尔黄鼠在鼠群中的比例显著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4)过度放牧后草原植被的组成发生改变,使小型食草动物数量增多,后者反过来又进一步改变草原植被的组成,加剧植被退化进程,形成___________反馈。
2023-08-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2 .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
PgPnR
A15.92.813.1
B870.7369.4501.3
C0.90.30.6
D14161.979.1
E211.520.1191.4
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
2024-05-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对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区域一年中流经4个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测定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营养级

能量(J•m-2

a

141.10×105

b

15.91×105

c

0.88×105

d

871.27×105



(1)图所示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________稳定性较低。 表中“b”与图乙中对应的生物种群是 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 _____________ ;若某年兔种群的数量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5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______ 只。
(4)人类将草原改造为牧场的过程中,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对鼠进行了捕杀。请从能量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4 . 白洋淀水底的污泥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白洋淀进行生态修复,不仅要清除底泥,还要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净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蓝细菌具有很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的强大的____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镉(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镉可通过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沉水植物由于整株处于水体中,其根和茎、叶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底泥中的Cd进行净化。他们选择黑藻、狐尾藻、菹草等三种沉水植物种植在白洋淀底泥中进行培养,并进行以下测定实验:一是通过三种植物随时间的生长情况测定它们对Cd的耐受性(结果见下图),二是测定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d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见下表),并从中选出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

三种沉水植物Cd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地上部

根部

黑藻

0.33±0.02

0.41±0.01

0.79±0.11

狐尾藻

0.05±0.01

0.14±0.02

0.34±0.01

菹草

0.21±0.04

1.01±0.12

0.21±0.01

注:富集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底泥中Cd的富集能力;迁移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Cd由底泥向地上部的迁移能力(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越高,淤泥中Cd的残留量越少)
①三种植物中对Cd的耐受能力最强的是____,由表中富集系数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写出两点)②科研人员最终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
(3)利用黑藻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下的光照强度很弱,影响了沉水植物的扩张或恢复。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白虾改善水体光照条件,经研究发现黑藻的生长率与白虾的密度呈正相关。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田多样性种植(套作、邻作等)可以有效防止虫害。研究发现,烟粉虱生活在番茄叶面,以吸取叶内汁液为食,引起叶片营养不良,从而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数量(头/叶)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4.7

5.4

0.6

30.5

番茄黄瓜邻作

2.1

0.3

0.5

1.2


回答下列问题:
(1)烟粉虱和番茄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烟粉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烟粉虱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捕食,显著降低烟粉虱虫害,结合调查结果,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其原因是①番茄黄瓜邻作使烟粉虱___________显著下降;②烟粉虱成虫数量多于若虫数量,使________________
(3)番茄黄瓜邻作可以使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种植防治虫害属于________防治,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四模生物试题
6 . 水稻属禾本科,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追求粮食的高产,大量化肥农药等被施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
(1)水田中的稻、鸭等生物及阳光、土壤等成分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
(2)为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稻单作和稻鸭共作的比较试验。水稻单作按常规生产方式使用化肥、杀虫杀菌剂。稻鸭共作每公顷投放300只20d龄的麻鸭,共育75天。只在稻鸭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农药。最终统计经济效益如下表(单位:元/hm2)。

处理

主要支出

主要收入

生产资料费

人工费

稻米

稻田鸭

净收益

化肥

农药

鸭苗

饲料

施肥

管护

稻单作

1566.8

1147.5

-

-

2250

750

55672.7

-

49958.4

稻鸭共作

1302.5

306.5

699.0

6154.2

750

1425

85113.0

18029.6

92505.4


①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稻单作模式下的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低。
②据表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稻米产量增加,推测鸭在稻鸭共作中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最终实现了______________效益的双赢。
(3)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使稻田的CH4排放量明显降低,请你从产甲烷杆菌代谢类型的角度思考,解释稻鸭共作降低CH4排放量的原因__________
2020-05-16更新 | 39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下表为某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的总能量(kJ·m-2.a-1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KJ·m-2.a-1

15.9

13.1

870.7

501.3

0.9

0.6

141.0

79.1

211.5

191.4

A.乙→丁→甲→丙表示一条食物链
B.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C.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870.7kJ·m-2.a-1
D.丁营养级生物越多,甲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
8 . 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实验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实验组

2.00

8.70

22.90


A.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C.该生态系统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D.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
2020-03-15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模拟生物试题(必修三)
9 . 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模式是通过在盐碱地区开挖池塘,经淡水或降雨压碱后,土壤盐分淋溶到池塘中,使其变成耕地,实现生态修复。池塘中的盐碱水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实现渔农综合利用,让昔日一块块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1)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根据上述原理,“抬田挖塘”建立的台田模式如下图所示:

“抬田挖塘”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由于____会使台田的无机盐减少,pH____,两三年后台田上就可以种植棉花、黑枸杞等农作物了。台田及池塘四周要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以保护池坡,按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对种植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____
(2)池塘养殖技术需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开挖池塘,该技术流程包括①池塘水质分析与改良②养殖尾水处理③养殖品种选择④养殖水循环利用。合理的排序是____(用数字表示)。青海某盐碱水池塘选择土著品种青海湖裸鲤作为养殖对象,某研究小组对该池塘生态系统中4类不同生物A、B、C、D消化道内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青海湖裸鲤

浮游动物乙

B

底栖动物丙

浮游植物甲、浮游动物乙

C

浮游植物甲

/

D

浮游动物乙

浮游植物甲

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盐碱水养殖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养殖,其原因可能是在盐碱水养殖条件下,青海湖裸鲤所获能量更多用于____调节和酸碱调节,而非生长。
(3)“抬田挖塘”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说明该盐碱地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2024-05-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表中所示为食物链“B→A→E”中涉及的各种群能量的变化,单位是J/(hm2·a)。回答下列问题:

B

A

E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8.90×108

5.50×108

5.15×108

7.44×107

7.25×107

7.18×107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A、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该食物网中以____________形式传递,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J/(hm2·a),种群E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为____________J/(hm2·a)。
(4)若将A的食物比例由B:C=2:1调整为1:1,其他生物数量不变,也不考虑A天敌对其数量的影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A的数量会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_倍。
2021-02-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