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中的饼状图表示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三表示两种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等统称为______。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一的食物网中,猫头鹰处于第______营养级,它与食虫鸟的关系可用图三中______表示。图二中的①表示的是图一中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______能力就越强。
(4)图二中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______(填数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______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2022-09-07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2 . 习近平主席在2020气候峰会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森林中活的林木体积之和)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主席提出2020年以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并倡导各国共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生物圈中______平衡被打破。增加森林蓄积量可缓解气候变暖。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科学家又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微型生物活动把溶解有机碳从活性向惰性转化,使其不是被分解释放CO2,从而构成了海洋储碳。“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充分利用了______调节大气圈中碳含量的功能。
(2)碳排放增加形成的温室效应已经导致人烟稀少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可见碳循环具有______,缓解气候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原因是______
(3)生物多样性锐减,也是全球性生态问题之一。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应大力推广______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2-09-03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在我国农村70%的农户缺少燃料、饲料、肥料,由于上述“三料”都依赖作物的秸秆、骨骼、麦麸等农副产品和薪、柴等生物质(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有机物),迫使农民不断地对林灌草地进行滥采滥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2020年中国碳中和国际峰会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为农村沼气池结构简图,进料口添加的物质为人畜粪便、秸秆,出料口的沼渣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及食用菌的培养基,沼液通入养鱼池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鱼的饲料;沼气可以做燃料。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原理,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保护林冠草地改善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3)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很多鸟类和小动物迁入、定居,使林灌草地生机盎然,人类对林灌草地滥采滥伐到保护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在该地生物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⑧表示过程:甲表示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取食利用,分解者_____________

(5)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_____________增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对CO2吸收,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022-09-03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植被恢复,这是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其作用是______
(3)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表示。伴随D出现的碳元素主要的形式变化是______

(4)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5 . 西北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为寻求有效的环保之路,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为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一所示结果。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一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S1”或“S2”)。
(2)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演替。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利用率。
(3)据图二分析,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要认识该阳坡群落,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_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2022-08-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近年来,湿地生态公园深受人们的欢迎,很多城市将湿地改造为公园,是节假日人们休闲度假的圣地。回答下列问题:
(1)广西某湿地公园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湿地被改建为湿地公园,说明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
(3)改造后的某湿地中,有一种鸟它既取食草籽,也捕食植食性昆虫,由此说明该鸟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若要调查该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7 . 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银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图2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乙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8 . 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担当。
(1)碳循环实际上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进行着在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过程。其特点是:_____
(2)发展多种模式的生态农业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如“桑基鱼塘”等模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突出的优点是_____
(3)为了实现碳中和,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_____,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 . Ⅰ.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2为两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的简图。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北极狐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若图1甲中雷鸟的数量急剧减少,雪兔的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_
(3)图1中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直接来自雷鸟和直接来自植物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_kJ和______kJ。
(4)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从环境中获取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图2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________(填字母),图中B1表示________________
(5)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所示: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6.6%

23.3%

26.5%

28.7%


表中数据说明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和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
(6)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如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

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②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2022-03-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某鱼塘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并绘制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____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_____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人类活动_____(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
(4)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