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该水域的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柏桉藻刚被引入该水域,初期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它与本地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碳在该水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菜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______
(3)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
2023-02-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为振兴新农村经济,某地发展“稻—鱼—螺”立体养殖模式。鱼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农田水草等,田螺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遗体残骸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A代表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碳元素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A传递至D。
(2)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_____法,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田螺属于__________
(3)农业上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昆虫的雌雄交配,使害虫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其对水稻的破坏,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4)这种“稻—鱼—螺”立体养殖模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具有的实践意义是_____
2023-02-1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的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和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虚线内的成分和B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老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种原因导致蛇的数量减少,则老鹰的数量在短期内会_______________,草原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请写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2023-02-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生物试题
4 . 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KJ/(cm2·a)],图丙某淡水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与过程A本质相同的有过程_____(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2)图乙中流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J/(cm2·a),流入各个营养级生物能量的最终共同去向有_____。(答出两项即可)。
(3)图丙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在湖泊中搭配养殖水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水草是否可以净化水质、水草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水草之间的种间关系等,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调查发现青鱼和乌龟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4)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
5 . 如果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等过程。
(3)图二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_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
(4)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5)植树种草可以吸收CO2,缓解温室效应但种植的相应物种应以当地物种为主,原因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6)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7)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
6 . 我国公布了国内的碳中和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下图是我国的碳的迁移变化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2)加快构建碳达峰就是让大气中的CO2达到最大值,CO2的主要来源有______;CO2的去路主要有______。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生态系统的功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上图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7 .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HWP)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下图1为HWP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图2中的曲线a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曲线b表示40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库。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1中的途径外,还有__________
(2)图2中a、b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湿地在上亿年的形成过程中,泥炭不断堆积,形成巨大的“碳库”。湿地对温室气体总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湿地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与受保护的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湿地退化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1%。其中,泥炭地的破坏会导致每年排放30亿吨二氧化碳。
①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②湿地中有很多水鸟,多以鱼等水中生物为食。图3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____,若食物链“水草→鱼→水鸟”中鱼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J/(cm2·a),则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__________

(4)习近平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无机环境中的碳可在碳循环中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化学信息
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
8 .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
(2)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加,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这属于群落内部的____________调节。
(3)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
(4)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___表示。

(5)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22-09-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而如今塞罕坝茫茫的林海和成片的草场组成一道阻沙、防风、涵水绿色屏障,成为有名的旅游点,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植被恢复,这是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表示。

(4)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的特点。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22-09-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生物试题(山东卷)
10 . 方精云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定量评估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依据、数据支持、中国智慧。请据其部分成果分析回答:
(1)“2001—2010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固碳2.01亿吨,相当于生产了葡萄糖_____亿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是生态系统_____功能的体现。
(2)“混交林的生产力显著高于纯林,且针叶和阔叶混交比单一叶型混交的增产效果好、落叶和常绿混交比单一叶生活史混交的增产效果好……”,从群落的结构角度分析,混交林的生产力显著高于纯林的原因是_____,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_____的价值。
(3)某研究小组测得某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落叶等供给量与土壤中有机碳储量的关系如右图。相对而言,a、b、c、d四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活动最旺盛的是_____,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_____

(4)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战略措施有_____(回答两点即可)。
2022-09-0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起点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