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北方温带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图甲表示夏季和冬季北温带某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图乙为该湖泊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值,G代表第三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湖泊中每年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_____等非生物因素的不同。
(2)结合图甲分析,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_____ 层,夏季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季_____ ( 填“高”或“低”),推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由图乙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鲫鱼和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黑鱼处于_____营养级。
(4)图丙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填写图中字母),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人工排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不会使该湖泊受到污染,说明生态系统_____
2 . 18~19世纪,海獭曾因人类的猎杀导致濒临灭绝,直至海獭毛皮贸易被禁止,数量才逐渐恢复。为研究海獭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1)20世纪末,调查发现A群岛海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如图1),这为研究海獭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提供了自然实验。海带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调查了该群岛中海胆的生物量,科研人员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调查结果如图2、3,推测3种生物之间存在的能量流动渠道为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研究者比较存在海獭和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如图4),结果显示_______。综合图1~3分析,出现图4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海域中海胆和帽贝影响海藻覆盖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5,据图分析,在该海域生态系统中,帽贝和海胆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该海域的海獭遭受破坏性捕杀一段时间后,帽贝的数量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
(4)海洋生态系统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若要让该海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你的建议是_______
3 . 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4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
(3)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固定的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
2023-03-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5 .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其中数值均为相对值。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种食物链,一种是以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还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6 .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图1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图2表示能量流经A的流动途径,其中a~g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是______调节,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
(2)图2中用于A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_______(填字母)表示。已知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以上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由于环境变化,D的食物比例由B:C=3:2调整为2:1,则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除了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023-02-0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7 . 生活污水的科学治理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图是某乡村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轻微污染时,河流能通过物理沉降等方式消除污染,若持续排放生活污水会使下游水质不断恶化并难以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 是有一定限度的。
(2)与B处相比,A处有机物浓度_____。AB段水体中DO值上升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浮萍可作为家畜和家禽饲料,也可用于污水处理。浮萍属植物中有一种紫萍,不仅可进行光合自养,还可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异养。环保科研团队研究了三种营养模式下紫萍的有机物积累状况和对氮、磷的吸收率,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如下表。
编号营养模式培养液环境条件淀粉产量 (g/m蛋白质产量 (g/m2)氮吸收率 (mg/m2)磷吸收率 (mg/m2)
1自养无机盐溶液16h光照 8h黑暗6.4110.93133.628.1
2异养50.6113.84359.934.9
3自养与异养 混合无机盐溶 液、葡萄糖16h光照 8h黑暗54.2140.59687.937.28
①上表中编号2实验组培养液以及环境条件的设置应依次为_____
②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最有利于提高紫萍应用价值的营养模式是_____。环保部门尝试指导村民在下游BC段湖泊放养紫萍治理污水并获取家畜和家禽饲料,这一举措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022-05-01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收_____,但可以为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水质净化。但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其调节机制为_____调节。
(3)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2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条全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没有标志的30条、标志的2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1时是_____条。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
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
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J/cm2·a,X是指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J/cm2·a。
2022·江苏南通·二模
名校
9 . 为了对重金属镉(Cd)污染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选择水芹菜、灯芯草和水葫芦三种湿地植物设置了4种配植方式:A.水芹菜3株+水葫芦3株;B.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C.水葫芦3株+灯芯草3丛;D.水芹菜2株+水葫芦2株+灯芯草2丛。利用水培法模拟被镉污染的人工湿地,检测植物配植对模拟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__,其可吸收污水中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既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又能防止环境污染。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2)据图1可知,4种配植方式中,第3天时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组,到第7天时,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组,由此可说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_____________会促进系统对Cd的去除。
(3)从图2的A组、B组、C组结果比较可知,三种植物净光合速率最大是_____________。综合图1、2结果可知,实验结束时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_____________
(4)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这种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的结果。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这是因为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提高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周围分解_____________,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2022-04-16更新 | 1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些生态问题.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下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在图甲中,鸟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由于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了前后不同的群落,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人们的种植活动也干扰了昆虫、鸟类等的信息素的传递动物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
(3)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导致荒地的土质和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恶化,对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造成了影响。在调查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影响时,常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上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
2022-03-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