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生活污水的科学治理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图是某乡村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轻微污染时,河流能通过物理沉降等方式消除污染,若持续排放生活污水会使下游水质不断恶化并难以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 是有一定限度的。
(2)与B处相比,A处有机物浓度_____。AB段水体中DO值上升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浮萍可作为家畜和家禽饲料,也可用于污水处理。浮萍属植物中有一种紫萍,不仅可进行光合自养,还可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异养。环保科研团队研究了三种营养模式下紫萍的有机物积累状况和对氮、磷的吸收率,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如下表。
编号营养模式培养液环境条件淀粉产量 (g/m蛋白质产量 (g/m2)氮吸收率 (mg/m2)磷吸收率 (mg/m2)
1自养无机盐溶液16h光照 8h黑暗6.4110.93133.628.1
2异养50.6113.84359.934.9
3自养与异养 混合无机盐溶 液、葡萄糖16h光照 8h黑暗54.2140.59687.937.28
①上表中编号2实验组培养液以及环境条件的设置应依次为_____
②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最有利于提高紫萍应用价值的营养模式是_____。环保部门尝试指导村民在下游BC段湖泊放养紫萍治理污水并获取家畜和家禽饲料,这一举措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022-05-01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NH4+-N转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过程,填写下表(+表示通入O2,-表示不通入O2)。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

___

___

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________效益双丰收。
2022-10-02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3 . 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乙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______。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______
(2)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______。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决定的。图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数字)。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_____
2021-09-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收_____,但可以为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水质净化。但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其调节机制为_____调节。
(3)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2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条全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没有标志的30条、标志的2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1时是_____条。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
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
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J/cm2·a,X是指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J/cm2·a。
5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
(3)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固定的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
2023-03-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6 . 为研究放牧强度与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某科研小组测定了某典型高寒草地上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被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1为不放牧对照,2~6为由低到高放牧压力梯度,分别代表2.55、3.24、4.30/4.47/5.35,单位:只羊/hm2
(1)为获得原始数据,研究小组使用样方法来调查高寒草地植被丰富度,为保证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法或等距法来取样。而样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丰富度而不能获得草地动物的丰富度,其原因是___
(2)结合上图分析,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变化趋势是___。多年观察发现,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甚至出现土壤沙化,高山沙化土壤上很难再长出植被,这种现象说明了___,当干扰强度超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走向崩溃。
(3)生态学中的中度干扰学说认为,处在中等程度干扰强度下的生态系统能够拥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据图分析,该项研究结果___(填“能”或“不能”)支持中度干扰学说,其依据是___
(4)加强高寒草地的保护,反对的是___,而是提倡合理开发利用。综合考虑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据图分析该高寒草地合理放牧强度范围应为___只羊/hm2
7 .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B、C三个区域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其中植物的向光生长与_________信息有关。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的___________是有限的。
(3)图乙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图乙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
(4)在此基础上,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
生产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
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

据表分析,X是指______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__,Y为___________
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
2022-02-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其中数值均为相对值。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种食物链,一种是以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还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9 . 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桑基鱼塘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图1表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图2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的关系,图中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塘以养鱼、基以植桑”,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中,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鱼塘捕捞的剩余量一般为K/2的目的是______
(2)据图2分析,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蚕的次级生产量是______(用图中的字母来表示)。蚕沙养鱼,鱼从蚕的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是______
(3)在鱼塘中投放过多蚕沙,会造成水质的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会恢复,这是因为该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糖厂和养猪场进行了污水与废水的处理,属于______的生态工程类型。
2021-05-20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01(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