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I.研究小组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2种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组分间的关系以及营养结构,据表中结果,绘制由A、B、C、D、E形成的营养结构:_____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II.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湖泊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乌鳢属于_____级消费者。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数量一般较少,原因是_____
(4)图2中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且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通常只有10%-20%能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该营养级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多选)。
A.排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B.呼吸作用消耗C.用于生长、发育、繁殖D.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E.未利用
(5)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后,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根据图1分析,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原因是_____
2 . 材料一:星云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水华发生的发展变化很快。科研团队采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实现高时间频率和空间上连续的监测湖泊藻类动态变化。
材料二:通过卫星高分一号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对星云湖藻类水华区域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公式为NDVI=(PNIR-PR)/(PNIR+PR),PN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PR是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材料三:下图1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水华面积变化的卫星数据,图2为水华覆盖区域内NDVI值、污染指数、营养指数的相关数据。

(1)蓝藻属于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请在下列生物里选出和其是同种类型的生物____。(选填编号)
①大肠杆菌   ②酵母菌   ③球藻   ④人类
(2)藻类中的叶绿素能反射更多的近红外光和绿光,吸收更多的____。并说明NDVI值与藻细胞数量的关系____
(3)分析并概括材料三中的两张图表____
(4)该湖泊水华的频繁发生与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下降有关。请结合书本提出几条建议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
2024-03-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高三“新高考”最终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3 . 2023年8月日本不顾世界多数国家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研究表明,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的____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
(2)海洋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1所示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1中某些大型鱼类体内的137Cs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2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方向,①②③④代表的能量值分别是58、10、9和2(单位:×105kJ),则B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4-03-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回答下列问题:
I、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
(2)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
(3)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氧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II、生态学家在某草原食物网中对一条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结果如下表(GP表示同化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单位:卡/顷∙年)。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

GP

NP

R

76×105

6×105

70×105

58.3×106

49.5×106

8.8×106

55.6×103

1.3×103

54.3×103


(4)该生态系统中,生态学家未研究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表中NP代表____的能量。
(5)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20%,试分析原因:____
2024-03-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林业生产中大径材和中径材经济价值更高。为了给杉木人工林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研小组对某地成熟杉木人工林设置若干个20m×20m的样地,采用3种强度间伐,同时林下间作阔叶树浙江楠(一种金丝楠木)和檫木(树皮、叶入药)的一年期幼苗,并以未间伐间作的杉木人工林为对照,探究不同间伐强度与阔叶树间作处理对杉木的影响,4年后检测杉木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间伐强度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冠幅/m单株木材体积/m3木材体积的总量/m3·hm-2
CK10.713.13.290.12226.12
Ⅰ:47%11.515.13.690.18163.94
Ⅱ:56%11.815.64.310.21162.47
Ⅲ:65%12.817.23.990.22142.58

(1)间伐样地边缘植株的生长状况与内部植株有差异,为避免这种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间伐时应如何操作?___
(2)间伐后间作浙江楠和檫木,其意义是可充分利用___,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___能力,有利于发挥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间伐后杉木的单株木材体积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有利于单株植株生长。
(4)图1、图2分别表示不同处理后总出材量结构和用材材种占比(薪材:燃料木材;废材:失去利用价值的木段、树皮及梢头木;用材:除薪、废材以外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木材)。

根据以上结果,从杉木利用的角度看,___处理最佳,判断依据是___
(5)研究发现,适度间伐导致土壤有机碳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
6 . 科研人员对西湖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生态修复,回答以下问题。
(1)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之具有_____的相对稳定,叫做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研究员为探究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抑制浮游藻类的途径在西湖的不同区域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图1: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
图2: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
①图1说明: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②据图2可知,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反映_____的多少。
③根据图1和图2分析_____(“N”或“P”)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依据是_____
(3)鉴于细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反应迅速等特点,环境监测部门提取不同处理区水体细菌的16s-rDNA(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进行PCR,电泳结果如下图3所示:

据图推测,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种植苦草比种植菹草的修复效果_____(填“强”、“弱”或“相同”)。请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
(4)扬州的一些河流面临与杭州西湖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请结合上述信息和生态修复的协调性原理,对夏季扬州的这些河流生态系统提出至少两条修复措施_____
2024-03-15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7 .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由于动物的迁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迁移差异。科研人员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将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的几种蝗虫转移到网箱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驱使低海拔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会导致两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等三个特征。
(2)实验中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可以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____的改变。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据图分析,蝗虫对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
(3)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继续调查了低海拔地区和迁移到高海拔网箱中的几种蝗虫的食谱变化,结果如图2。

注:数字代表蝗虫种类;甲、乙分别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虫;植物类群1、2相对比例表示该类蝗虫的食物比例。
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____的食谱最相似。
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
(4)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简要说明改进思路:____
2024-03-1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
8 .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调节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_________型蝗虫。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量很少,则该鸟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74kJ。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②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③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蝶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④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9 . 某湖泊因为长期过度捕捞以及生活污水的排入,整个生态系统以个体小、生长快、繁殖力高的物种占绝对优势。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湖泊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体现的是群落的_____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湖泊中的某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消费者,又可以作为_____
(3)生态系统中除捕食食物链外,还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据图可知,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图中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__________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若捕捞活动强度过大,易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0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成了人工鱼塘,其中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为人工养殖的几种鱼类,图中箭头表示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注:眼子菜多为沉水植物。
(1)流经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为_______。若要收获更多的养殖鱼类,应减少_______的数量。
(2)鱼塘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图中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生活污水进入鱼塘、连续投喂饵料过量,加上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当污染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时,会造成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养殖鱼不喜食的藻类成为优势种群覆盖于水面,严重时会出现泛池(由于水中溶解氧低而形成,后果是鱼窒息死亡),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泛池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写出1点)。若要消除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应增加图中_______等生产者的数量,还可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