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1所示。
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1)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_____
(2)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_____ 为食;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昆虫②数量持续降低,直接原因是_____
(3)物种之间的关系可随环境变化表现为正相互作用(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影响或对双方有利)或负相互作用(如:竞争)。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_____
(4)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多选)。
A.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
B.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C.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更加复杂
D.为某些非本地昆虫提供生态位
E.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2 . 图I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I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_
(2)图I中A→C和D→E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Ⅱ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_kJ的能量。
(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I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的复杂程度,其基础是_________
2024-06-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类群,其中有:兽类31种、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两栖类300种。此外,还有鱼虾贝类等多种动物。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是生态系统,也是东北亚大陆鸟类迁徙的越冬栖息地,保护区所在的东营市被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及与部分生物生殖发育相关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东方白鹳性情宁静而机警,如果发现有入侵领地者,会发出“嗒嗒嗒”的响声,且伴随着颈部伸直向上、尾羽向上竖起等一系列行为。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
(2)东方白鹳以鱼类为食,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______ ,白鹳飞行时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______ ,以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氧气。图乙所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______ 发育。白鹳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图丙中的[       ] ______
(3)图甲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不能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累积的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较 ______ (填:“强”或“弱”)。
(4)湿地中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动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 ______ 的多样性。
2023-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对保护红树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通过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抵御台风、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建设理念,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_原理。
(2)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下图,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 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迁移路径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述)。
(3)科学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红树林样方不间断拍摄,下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簕

其他

所占面积比例%

82.01

5.01

3.82

3.31

5.85

生长速度

-

树种类型

引进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___________。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
5 . 赤潮异弯藻是一种针胞藻纲的有害藻华种, 该藻可以产生鱼毒素, 对鱼类和贝 类有致死作用。有学者通过实验探究营养盐、 浓度和温度变化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计示意图如下:

组别

温度

CO2浓度

实验1

20℃

430ppm

实验2

20℃

1000ppm

实验3

25℃

1000ppm

每组实验菌设置HNHP、HNLP、LNHP、LNLP四种盐浓度
注: ①HN (高氮) : 硝酸盐 (高磷) : 磷酸盐 LN (低氮) : 硝酸盐 (低磷): 磷酸盐
②光照强度为
(1)本实验中, 自变量为________, 无关变量有________ (至少写出 2 个)。
(2)在培养液中需添加________, 以稳定 值, 原因是________


(3)据图分析, 限制赤潮异弯藻增殖的无机盐主要是________ , 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实验 1 中, 内赤潮异湾藻的种群数量是________(选填 “ 型” 或 “ 型”)增长, 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本研究中检测各组叶绿素 a 含量, 发现实验 2 高氮高磷组中叶绿素 a 含量较其他实 验组均低, 可能是该组赤潮异弯藻生长较快, 对________ 盐的消耗较大。
(6)赤潮异湾藻藻华爆发会导致局部水质恶化, 属于________ (选填 “正反馈” 或 “负反馈”)调节, 它对生态系统的 ________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6 .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研究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牧草补偿量___________蝗虫取食量,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___________。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__________型蝗虫。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具有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B.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C.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蝗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2023-04-1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冲刺卷(四)
7 .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图1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²·a)),A代表相应能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A代表_______
(2)图1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______原理。
(4)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5)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气候的主要变化之一,图2中以CO₂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填图2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₂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答出2点)等方式减少CO₂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CO₂吸收量,尽量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
8 . 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C段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程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
②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
③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
④处理养猪场的粪便、饲料残渣,还可以建立沼气池进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能实现能量的___,从而大大提高______。沼气工程已成为我国当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性的组分,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____原理。
2023-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一中、兰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9 .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AB段,NH4+等无机盐离子增多原因是细菌的大量繁殖和藻类数量减少
B.在BC段上,溶解氧增加的原因是细菌的数量减少和藻类数量增多
C.图中所示过程体现出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大量污水,该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其稳定性
2023-05-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10 . 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热带雨林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_________机制为基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_________稳定性减弱。
(2)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频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以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如下图所示为模拟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一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原因是_________。图中D为第_________营养级,假定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将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2023-05-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