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有30%被海洋吸收。如图表示海南某沿海海域中碳循环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有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主要存在形式为______,分解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微型生物碳泵是近年新提出的海洋储碳生物学机制,其阐述了由微型生物参与的将活性溶解有机碳(DOC)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生态过程,RDOC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图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研究发现,微型生物碳泵的转化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创造有利于______(填“DOC”或“RDOC”)保存的环境,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3)海洋运输过程中,发生少量石油泄漏不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这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若污染过于严重,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其原因是______
2 . 生态浮床是将经过筛选的水生或半水生植物栽植于浮床上,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植物根系大量吸收N、P等元素,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生态浮床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为了防止浮床中富集的N、P重新进入水体,应该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
D.生态浮床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3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6)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023-11-18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考试生物试题
4 . 凤眼莲是一种外来物种,被称为水域的“癌细胞”,扩展蔓延速度快,对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沉水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凤眼莲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同一湖泊中的两种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学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称为生态位。若研究金鱼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①金鱼藻的种群密度②金鱼藻的株高③金鱼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④金鱼藻在该湖泊出现的频率
(2)生物量是衡量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没有凤眼莲入侵时,湖泊中的金鱼藻和黑藻的种间关系是____,其中占优势的是____(填“金鱼藻”或“黑藻”),判断的依据是___
(3)“胁迫梯度假说”认为,在一定的胁迫梯度范围内,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互惠)会随外界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加强。当凤眼莲轻度入侵时,金鱼藻和黑藻混种的生物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单种模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研究表明凤眼莲个体间排布紧密,降低水下植物可利用的光资源。结合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凤眼莲重度入侵会导致当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由此可看出,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5 . 下列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
B.图2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鼠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该生态系统在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相等
6 . 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海洋星球 潮流之变”。海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CO2会导致“海洋酸化”,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
(1)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到了某种单细胞藻在四种条件下的增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据图1结果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CO2浓度升高、海水pH下降对该单细胞藻数量增长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
③对该藻类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计数时用图2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体积为0.1mm3),将培养液稀释10倍,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该藻类数量分别为12、16、14、18,估算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mL。
(2)研究还发现,浮游动物能排泄出HCO3等缓冲物质,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区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总丰富度(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综合以上研究___________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还提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7 .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1。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此针、阔混交林中,d年份的优势种是________
(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而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从长远看,在森林生态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调节。
(4)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8 .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菜、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污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并对其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按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X是指______ 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 J/cm2·a。
2023-06-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水体中配置多层次悬水、深水、沉水植物,以及微生物、动物,水体恢复至清水湖的生态景观。如图1表示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10KJ/(m2·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图1中生物甲属于_____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公园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城市污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可以被这些植物吸收。从图1分析流经该生态湿地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和污水中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50”代表____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的一部分,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4)对于严重富营养化或者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湿地生态系统,只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难以实现水质净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3-07-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转NH4+-N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的过程,填写下表。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效益双丰收。
2023-06-12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四中高考保温练习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