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北方温带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图甲表示夏季和冬季北温带某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图乙为该湖泊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值,G代表第三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湖泊中每年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_____等非生物因素的不同。
(2)结合图甲分析,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_____ 层,夏季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季_____ ( 填“高”或“低”),推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由图乙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鲫鱼和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黑鱼处于_____营养级。
(4)图丙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填写图中字母),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人工排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不会使该湖泊受到污染,说明生态系统_____
2 . 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指向D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形式流动的。
(2)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填字母)
(3)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机制。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______进行。
(5)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植物生长泛绿,吸引食草动物前来摄食。该过程中,植物给食草动物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2023-08-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二中河西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生成________被植物利用。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以________食物链为主,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3)林地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森林中的鸟类常通过婉转的鸣叫、展示华丽多彩的羽饰等方式来求偶,该事例中的信息类型为________,该事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杂食性鸟摄入的能量包括总次级生产量和________。假设杂食性鸟的食物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蝗虫,1/4来自蜘蛛,假设其中蜘蛛的能量完全来自于蝗虫,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杂食性鸟同化4kJ的能量,理论上需要植物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
2023-08-05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选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4 . 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1)。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塘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填“较高”或“较低)”,原因是______
(2)人工池塘水体中N和P含量升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从而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______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
(4)中华绒螯蟹(俗名螃蟹)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某科研单位在该养殖塘进行了螃蟹养殖实验,下图2是该单位依据大数据模拟出的一年中螃蟹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了获得一年中最大螃蟹捕捞量,选择一年中第______季度开始进行分批捕捞,原因是______
   
2023-08-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转NH4+-N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的过程,填写下表。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效益双丰收。
2023-06-12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四中高考保温练习生物试题
6 . 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运蛋白C结合物质时没有特异性
B.增加H+泵的活性可增加Na+的排出量
C.增加胞内Ca2+含量可减弱转运蛋白C的功能
D.细胞对Na+含量的调节是一个负反馈的调节过程
7 . 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这个食物网包括_____条食物链。理论上来说,刚果河流域森林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比该图_____。前后两者差异主要是生态因素_____影响。该草原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_____,其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
(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_____ 个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关系除 竞争 还有_____
(3)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_____。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变化是_____
(4)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
   
(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
   
2023-07-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8 .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源污染。某研究小组选取挺水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探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通过种植不同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实质是恢复该生态系统______的相对稳定。
(2)图2空白对照组中的氮、磷含量也有降低现象,原因是____
(3)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若单一种植菖蒲,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由上图可知,五种水生植物中______的治理效果最好,但该种植物的大量繁殖又可能引起水体二次污染。若用该植物为原料制作喂鱼用的饲料,将池塘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既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加以分析。_____
9 . 凤眼蓝(俗称“水葫芦”)为多年生漂浮性水生植物,其在环境适宜时暴发迅速,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A、B、C表示相应的时间点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发生初生演替的是群落________(填“甲”或“乙”)。相比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
(2)群落甲所在的湖泊分布有芦苇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以及黑藻等沉水植物,该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已知群落甲在A点附近遭遇“水葫芦”的入侵,入侵后“水葫芦”数量不断增多,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水葫芦”的入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对生物多样性而言降低了________多样性,“水葫芦”也逐渐成为该群落的________,其中沉水植物逐步消失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葫芦”根部能产生有效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该生物释放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依据此特点可将其应用于水华藻类的防治;引入以“水葫芦”为食的水葫芦象甲,可进行生物防治,这种营养关系也有助于实现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经过人为综合治理,群落甲的物种数目在BC段逐步得到恢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逐渐增强。
2023-06-01更新 | 3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10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蓝山雀与蜘蛛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此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3)草原中,赤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赤狐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有_____________作用。该草原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_________
(4)流经该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④代表__________。碳元素从丙进入甲中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
2023-05-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