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产生的_______催化尿素分解成NH3和CO2。某同学配置以下的培养基成分:葡萄糖10.0g、蛋白胨5.0g、KH2PO41.4g、Na2HPO42.1g、尿素1.0g、琼脂15.0g、H2O(定容至1L)。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可知,上述培养基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理由是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作指示剂。
(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用_______法。
(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
(4)另一小组的同学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刚果红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一”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 . 微生物
横沙岛是上海的柑橘生产基地,柑橘果实采后贮藏期间极易受病原菌侵染而腐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化学杀菌剂来控制采后病害。桔梅奇酵母是分离自柑橘果园叶片的新种酵母,可有效控制柑橘果实的腐烂,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柑橘叶片上分离得到一定浓度的桔梅奇酵母菌液,用于实验研究。

(1)图1中乙培养基比甲培养基多一种成分是__________,④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高压灭菌法进行灭菌的是(  )(多选)
A.培养基B.柑橘叶片C.接种环D.培养皿

研究人员以桔梅奇酵母为研究对象,制备以桔梅奇酵母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液体制剂即桔梅奇酵母菌悬液,并探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
(3)从简单易操作的角度看,实验中所需病原菌如何获取?
(4)与化学杀菌剂相比,将桔梅奇酵母菌悬液应用于柑橘防腐保鲜有哪些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桔梅奇酵母菌悬液和活体桔梅奇酵母菌有一样的抑制柑橘果实腐烂的效果,科研人员在若干个柑橘果实中部等距离刺三个相同大小和深度的孔,并在孔内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
不同处理或测定孔A孔B孔C
活病原菌
桔梅奇酵母悬液+-
活桔梅奇酵母菌-+
一段时间后测定
测定柑橘果实发病率

(5)表中①②③分别表示__________(用“+”或“-”表示),④和⑤分别表示__________,(用“+”或“-”表示)。
(6)如果实验成功,则⑥⑦⑧大小比较关系是__________(用编号和“=”或“>”或“<”表示)。
3 . 为制备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以降解厨余垃圾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研究人员探究了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厨余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将两种菌液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

R0

R1

R2

R3

R4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2:1

1:1

1:2

0:1

A.微生物利用其合成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废液中的相关物质
B.实验过程中需将上述菌液分别接种于相同体积的厨余垃圾废液中进行培养
C.可通过检测实验前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配比
D.表中编号R1、R2、R3组构成相互对照,编号R0、R4组为空白对照
4 . 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稀释100倍的土壤浸出液,需要将5g土样加入____ml无菌水中。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成分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
(3)在划线培养时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本实验理论上需要灼烧____次。最终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4)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高降解能力的菌种,对上图得到的菌株再次进行纯化培养,测量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及透明圈直径,结果见下表。

工程菌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菌株I

8.1

13.0

1.6

菌株Ⅱ

5.1

11.2

2.2

菌株Ⅲ

9.5

17.1

1.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其中降解除草剂能力最高的菌株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无机盐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钠
培养基+++++++
(1)据表判断,培养基______(“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_____。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
A.酒精灯B.培养皿C.显微镜D.无菌水
E.无菌滴管F.接种环G.玻璃刮铲(涂布器)
(3)有同学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下图。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

(4)教师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纤维素分解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______更适合夏季分解植物秸秆,理由是______
6 . 在某地的农业生产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现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化学式为

(1)要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与普通培养基相比,所配制的培养基在成分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其具体作用是______
(2)图为采用______法分离土壤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部分操作,该方法的接种工具为______
(3)选用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各0.2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每个稀释度作三次重复,经24h恒温培养后结果如表。

稀释度

平板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菌落数

315

298

302

45

53

52

12

9

11

由表可知,最适合计数的稀释度为______,样品中活菌数目约为______个/mL;该方法所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要______,原因是______
(4)科研人员用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甲和乙,然后对甲和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A,能生长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B,能生长

甲+乙

都能生长

无需添加营养物质A和B,能生长

将突变株甲和乙混合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无需添加营养物质A和B,也能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023-05-1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发酵工程-【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7 . 为了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 A、B两种培养基,其成分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项目

葡萄糖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尿素

琼脂

培养基A

培养基B

(注:“+”表示有,“-”表示无)
(1)通常情况下,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判断,培养基A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获得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B不能用于分离尿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B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4)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时要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
2023-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发酵工程-【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8 . 随着我国畜禽产业迅猛发展,废弃羽毛亟需进行有效开发利用。
(1)羽毛中含有丰富的角蛋白,不易被化学试剂分解,但自然界中少有羽毛长时间积聚,这一现象提示在_____的环境中易找到羽毛分解菌。
(2)为筛选土壤中的羽毛分解菌,研究者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土样→配置浓度梯度土壤溶液→涂布于基础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此过程使用的培养基用_____法灭菌,羽毛煮沸消毒并烘干。
②以_____为对照,观察羽毛降解情况并检测角蛋白酶的酶活,结果如下表。
菌株ABCD对照
羽毛降解情况
酶活相对值310820
据表判断,适合后续研究的菌株及依据_____
(3)为优化角蛋白酶的生产条件,研究者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了多变量分析。首先选择起始pH、温度、培养基中羽毛含量三个变量分别进行实验。依据相关软件推荐的不同变量组合实施多变量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每两种变量组合对角蛋白酶活影响的三维图,部分结果如图。

图中投影的等高线反映了不同条件下角蛋白酶活的变化。由图可知:等高线中最小图形的中心点代表_____时的温度和羽毛含量;等高线酶活随温度和羽毛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_____(“相同”或“不同”)。等高线若为圆形,提示两个变量间交互作用弱,据图判断,温度与羽毛含量间_____。根据测定结果建立模型,计算出最优组合,并进行验证,测得角蛋白酶活比优化前提高了数倍。
(4)该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发酵液中富含氨基酸可用于_____
2023-03-30更新 | 62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3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9 . 石油污染是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因而受其污染的环境中碳氢化合物浓度过高,导致氮源相对不足。生物治理是消除该类污染的可持续方案,其关键是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高性能培育。

(1)无菌技术是所有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技术。过滤除菌是一种无菌技术,其关键装置是孔径小于最小细胞直径的滤网(如图1)。下列生物可以通过滤网的是____________。
A.大肠杆菌B.新冠病毒C.酵母菌D.噬菌体
(2)将来自石油污染环境的土壤样品接种到INF培养基中,能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应该具备的性能包括____________。
INF培养基配方(单位g/L):Na2HPO42.2;MgSO4·7H2O0.2;FeSO4·7H2O0.01;CaCl2·2H2O0.01;K2HPO40.98;KH2PO40.98;酵母提取物0.02;原油10.0
A.固氮B.降解烃类碳氢化合物
C.耐高温D.降解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3)为了确保无菌操作,需对实验所涉及的物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灭菌/除菌。试判断下表中的物品(或样品)所对应的灭菌/除菌方法______(选中请在表中打“√”)。
待灭菌物品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

注:表中①表示“高压灭菌”;②表示“灼烧灭菌”;③表示“过滤除菌”
(4)研究人员采用图2所示的“板孔扩散法”快速测试微生物的石油降解能力(已知原油不溶于水,而其降解产物溶于水)。其中,待测的微生物应分布于___________。
A.①B.②C.③D.②③
(5)经上述“板孔扩散法”筛选和分离出五种细菌,它们的主要性能列在表中。据此判断用于石油污染地区生物治理的最佳菌种名称应为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细菌名称BaBsPaPrSp
烃类物质降解率(%)76.281.161.386.055.0
芳香族降解率(%)49.955.539.458.639.0
固氮酶相对活性(%)22.287.352.612.742.5

注:降解率=已降解物质量/初始物质总量×100%
10 . 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H2O

含量

0.5 g

1 g

0.5 g

100 mL

(1)蛋白胨在培养基中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