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1 发酵工程-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4-05-25 2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技术与工程、分子与细胞、生物与环境、生物学热点聚焦、实验与探究、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 小古文《腌菜》中有“寒霜屡下,园菜渐肥,取而曝之,俟(等待)略干,置缸中,腌以盐。旬余,便可取食。若藏之于瓮,泥封其口,虽留至明年,犹可食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人多选择秋冬季节腌菜与乳酸菌的最适温度低有关
B.为成功制得腌菜,需要对“园菜”、“瓮”等进行沸水泡烫以去除杂菌
C.腌菜时“泥封其口”是防止灰尘和杂菌进入瓮内影响腌菜的品质
D.“旬余,便可取食”与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有关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B.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C.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繁殖
D.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 浙江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麦曲中主要含有淀粉酶和蛋白酶,利于“酒酿菌种发酵
B.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C.陈藏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
D.发酵过程中“开耙”应适当提供O2,调节pH,活化酵母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都是异养生物
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制作果酒、果醋过程中所需温度较高的是果醋的制作
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5. 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传统发酵食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CO2
B.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发酵过程中应间隔一段时间拧松瓶盖放气
D.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发酵过程不断升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6. “民以食为天”,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诸多中华传统美食制作过程与发酵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酵四时不同,寒即多用,温即减之”,酵母菌的最适温度为30~35℃
B.直接用葡萄糖进行醋酸发酵时,会产生气泡
C.泡菜表面的“白膜”是液面处的醋酸菌繁殖产生的
D.常温下保存的销售酸奶可用作接种的菌种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7. 《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清洁煮沸)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兼之,毋有差贷。”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酿酒工艺流程,对于酿酒时节、原料选择等都有严格规定,更对我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会随发酵的进行而升高
B.为防止二次污染,应在“湛炽”后立即接种酿酒的酒曲
C.“陶器必良”可以确保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同时避免醋酸的产生
D.“秫稻必齐”可为酿酒提供丰富的糖,随着发酵的进行糖含量会下降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8. 向经过处理的麦芽汁中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可生产啤酒,此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泡沫。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期O2充足,酵母菌迅速繁殖
B.发酵过程中,泡沫的产生主要与O2有关
C.发酵后期,如果密封不严,可能会使啤酒变酸
D.在制作啤酒的过程中,发酵液具有缺氧、呈酸性的特点,可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B.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酸
C.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
D.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0.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B.毛霉、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异养需氧型
C.传统发酵制作的葡萄酒是水、乙醇、色素组成的混合物
D.果酒发酵所需温度低于果醋发酵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1. 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曲霉产生的淀粉酶会糖化米里面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原料糖,用来制造白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料糖”中的淀粉酶是由曲霉内的相关基因表达而来的
B.夏季气温升高,需要用沸水浸泡酒曲是制造甜酒的关键
C.酒曲经水浸泡活化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和发酵菌的代谢
D.微生物发酵酿酒过程中,密封时长与酒精产量呈正相关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2. 关于腐乳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水量较高的豆腐制作腐乳时更容易成形
B.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毛霉的生长阶段,每天洒适量的水到豆腐上
D.加盐腌制后,豆腐中的蛋白质不再继续分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3. 早在《诗经·邯风·谷风)中就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记载。“旨蓄”就是储藏的美味食品,也就是腌制的酸菜、泡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适宜时乳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乳酸
B.常通过比色法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大致的估算
C.制作泡菜时腌制时间过长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
D.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家庭自制酸奶、自酿米酒等过程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B.酿制米酒时, 将糯米蒸熟后立即加入酒曲, 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C.用白萝卜制作泡菜时, 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
D.自制腐乳时,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 其中毛霉起主要作用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5. 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生成H2O和CO2
B.馒头制作过程中,先用开水将酵母粉充分溶解,添加至面粉中
C.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有利于酵母菌繁殖
D.酸奶制作过程中,制作后期乳酸菌会大量死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6. 腐乳、泡菜、乳制品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制作可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腐乳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
C.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水”降低了发酵速度
D.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7.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腐乳、泡菜制作时都是厌氧型微生物发挥作用
B.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C.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醋酸菌的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
D.在泡菜制作中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的最佳时间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8. 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等发酵产品,后来又发展了发酵工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发酵工程则以单一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B.果酒、腐乳发酵利用的主要菌种均是真核生物,果醋、泡菜发酵利用的主要菌种均是原核生物
C.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30℃,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
D.进行泡菜发酵时,原材料只能装至八成满,是为了防止乳酸菌产生的CO2导致发酵液溢出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9.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酿制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是先清洗葡萄再去除枝梗
B.变酸的酒表面有白膜出现,是醋酸菌有丝分裂形成的
C.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是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和脂肪酶
D.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液pH不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20. 油炸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的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产生的酶系,能够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发酵过程中卤汁中的乳酸菌、芽孢杆菌会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
C.臭豆腐特有的味道是因为微生物在发酵时产生了不同的代谢产物
D.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拧松瓶盖,以排出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21. 猕猴桃果实肉肥多汁,营养丰富,由它制成的果酒和果醋富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颜色鲜亮,味道柔和,深受人们喜爱。下图是猕猴桃加工成果酒和果醋的简易制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猕猴桃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原因是________。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这是由于果酒发酵的________等条件抑制了杂菌的生长。
(2)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该阶段应该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3)猕猴桃醋的发酵过程中,除去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往发酵液中持续地通入________。除了题述方法外,还可利用猕猴桃汁和白砂糖直接制作果醋,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对应的化学反应简式为________
(4)如图表示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糖度(葡萄糖的质量分数)和酒精度(酒精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发酵前24h,酒精度上升很慢,其原因是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22. 枸杞果酒果香浓郁、保留了原果实中特有的营养成分,其生产流程大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酿制果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酿制果酒的时候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果酒酿制过程中应适时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果汁发酵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酒精是否产生,若观察到__________的颜色变化,则可说明有酒精产生。
(3)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枸杞汁调配过程中要控制初始糖浓度。实验发现,若初始糖浓度过高,所得果酒酒精浓度反而偏低。从酵母菌生长,繁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23. 奶啤是以鲜奶为原料,通过微生物二次发酵得到的一种集酸奶与啤酒风味为一体的乳饮料。下图为制作奶啤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奶啤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时所用的菌种不同,接种①、接种②所用的菌种依次为_____________,两菌种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对原料乳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杀菌,并请说明理由_____。接种①后发酵制作酸奶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反应式表示)。
(3)接种②后,发酵前期需通入一定量的氧气,目的是_______。第二次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酒精可用______溶液加以检测。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24. 下列图甲为蒸馏装置图,图乙为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装置图,图丙是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甲装置提取植物芳香油,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______,冷却后,就会出现分层,为了使其更好分层可向其中加入______
(2)图乙装置用于果酒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要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对进气口的操作应为______;为了节约成本,实现酵母菌的重复利用,可对酵母菌进行法固定化处理,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______
(3)图丙为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榨汁时加入_______可提高出汁率。
(4)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丁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趋势。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丙草胺(C17H26ClNO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除杂草同时也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进入水体中对水生生物有较大毒性,且存在生物富集作用。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除草剂进水体,会导致水生鱼类的该农药残留显著高于水体
B.分离降解菌时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培养基的pH通常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配制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提高降解菌的浓度
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数为1.7×1010
26. 可利市嗜热产氢菌是一种严格厌氧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pH为7.0~7.4,可利用NH4+、尿素、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生长。青霉素G和链霉素可抑制其生长,但对氯霉素不敏感。如图为从工业酵母的生物制品中分离纯化可利市嗜热产氢菌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使用的培养基可以尿素为氮源,淀粉为碳源
B.涂布培养时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链霉素以达到筛选目的
C.菌液涂布均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65℃恒温无氧培养箱中培养
D.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细菌繁殖形成的
27. 下表表示某培养基的配方(生长在此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H2PO4

伊红

亚甲基蓝

蒸馏水

琼脂

含量

10 g

10 g

2 g

0.4 g

0.065g

1 000 mL

15 g

A.从用途分析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提供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C.该培养基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
D.该培养基pH值应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
28.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经常使用酵母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吸管将酵母菌培养液加到盖有盖玻片的计数板上后立即放到载物台计数
B.传统果酒由于是利用天然菌种发酵获得,其品质要比工业化生产的果酒好
C.鉴定酵母菌呼吸产物时,为排除无关变量干扰应设法让酒精与培养液分开
D.酵母菌纯培养实验中,制备培养基、倒平板和划线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29. 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菌操作,下列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       
①化学药物消毒②高压蒸汽灭菌③干热灭菌④ 紫外线消毒⑤ 灼烧灭菌⑥ 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⑤①④⑥B.③②⑤④①⑥
C.②③⑤①④⑥D.②②⑤④①⑥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30. 野生型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进行消毒处理
B.对上、下层活菌计数时应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
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