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一.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南方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紫杉醇含量(%,w/w)

树皮

树叶

枝条

种子

野生植株

0.01777

0.00946

0.01280

0.01406

人工栽培植株

0.01483

0.00102

0.00193

0.01256


(1)从实验结果看,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______.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为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______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科研人员为寻找更多紫杉醇来源,尝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
表2: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配方

编号

培养基配方

1

MS+6﹣BA(108mol/L)+NAA(109mol/L)

2

MS+6﹣BA(1010mol/L)+NAA(109mol/L)

3

MS+6﹣BA(109mol/L)+NAA(1010mol/L)

4

MS+6﹣BA(109mol/L)+NAA(108mol/L)

5

MS+6﹣BA(108mol/L)+IAA(109mol/L)

6

MS+6﹣BA(1010mol/L)+NAA(1010mol/L)

7

MS+6﹣BA(1010mol/L)+IAA(109mol/L)

8

MS+6﹣BA(1010mol/L)+IAA(1011mol/L)

9

MS+6﹣BA(109mol/L)+IAA(1010mol/L)

10

MS+6﹣BA(1011mol/L)+IAA(1010mol/L)


注:表中MS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IAA(吲哚乙酸)、6﹣BA(细胞分裂素)、NAA(萘乙酸)为常用植物激素或类似物。
Ⅰ实验准备
(2)科研人员在大量生产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时,最可能采用上表中的______号培养基.想通过实验确定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表2中的10种培养基中,哪些适合用来尝试生根,请写出编号______
Ⅱ实验方法与过程
①准备好若干种要尝试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G1G2G3…Gn,每种培养基3瓶,分别标为1号瓶、2号瓶、3号瓶.
②在超净台上,将长势相当的愈伤组织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块,分别接入各培养基中.
(3)所有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观察各种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若要确定哪种培养基是最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观察的指标一般是根的长度,请你设计一张记录表格。____
Ⅲ.结果预测
(5)若从记录表格中发现______,则说明这种培养基是这些培养基中最适合诱导根的培养基。
2019-11-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 . 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据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愈伤组织体积诱导率(%)
不带叶茎段很大99.5
带叶茎段很小90
2叶片很小20
成熟胚较大92

注:诱导率(%) = (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接种的外植体数量) ×小100%

(1)获取的外植体首先要通过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表为四种不同外植体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结果,由表中结果可知诱导愈伤组织较适宜的两种外植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愈伤组织接种到适宜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培养,细胞培养的过程______(填“体现”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理由是______。据图分析2,4—D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的作用分别是______,为获得最大紫杉醇总产量,最适合的2,4—D浓度应为______(填“0.5”、“1.0”或“2.0”)mg/L。
(3)与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相比,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______(答出两点)。
2022-08-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抽测生物试题
3 .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香蕉束顶病毒侵染引起,病株一般不长花蕾,蕉农称之为“不治之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香蕉苗,建立脱毒苗圃是防治香蕉束顶病的重要措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育脱毒香蕉苗时常选用植物顶端____________区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中,有可能获得一些突变体,从而培育出香蕉新品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突变体的突变方向不能由人的意愿决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超低温保存对外植体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植体预处理方式

外植体数量(个)

外植体成活数(个)

成活率(%)

脱毒率(%)

正常温度保存

60

56

93.3

26.7

超低温保存

60

33

55.0

60.6

4 . 肿瘤细胞能通过抑制宿主免疫系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逃逸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的膜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特异性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被抑制,从而无法杀伤肿瘤细胞。研究表明,只要使PD-1和PD-L1不结合,就能让T细胞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欲探究紫杉醇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对乳腺癌小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乳腺癌细胞,A品系小鼠(免疫缺陷,对致癌物质敏感),PD-1抗体,紫杉醇,细胞培养液等。
(说明: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做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乳腺癌细胞用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对A品系小鼠进行皮下注射,大约1周后成瘤(成瘤率为100%)。成瘤后每3天测量肿瘤直径1次,在肿瘤直径约为3~5mm时开始治疗。
②实验组1:用紫杉醇注射液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实验组2:用PD-1抗体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实验组3:用PD-1抗体和紫杉醇对乳腺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对照组: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小鼠,成瘤第15天后,杀死小鼠,分离肿瘤,测量肿瘤质量并记录。
④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对A品系小鼠皮下注射乳腺癌细胞能够成瘤,则说明乳腺癌细胞具有_____
②最初用于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紫杉醇都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是红豆杉产生的一种_____产物,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免疫系统,为了验证该结论,实验思路中还需要增加检测指标,如淋巴细胞的数量和_____等物质的含量等。
③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的效果最好,可能是通过加强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抗肿瘤疗效,PD-1抗体作为免疫疗法的原理是阻断了_____的结合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推测_____也可作为免疫疗法的药物。
2022-05-12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2019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植物细胞工程在苗木生产、作物育种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的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为获取杂种细胞,先除去细胞壁以获得___,再用PEG诱导其融合;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出现____。这项研究最大的突破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在制备人工种子时可根据需要添加防霉药物,它应加在人工种子结构的_________中。
(4)科学家以成熟的水稻胚作为外植体,在基础培养基上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数目/接种外植体数目)×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____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2019-03-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3月24日 《每日一题》 选修3-每周一测
6 .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正确的是(       

培养基编号

浓度/mg·L-1

m/%

n/个

6-BA

IAA

1

0.5

0

76.7

3.1

2

0.1

77.4

6.1

3

0.2

66.7

5.3

4

0.5

60.0

5.0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变量是丛芽的数量
B.由表可知IAA浓度比例继续增加,可能有利于外植体生根
C.离体和充足的营养条件决定茎尖能形成丛生苗而不是单株苗
D.该实验证明了6-BA对菊花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没有影响
2023-04-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束顶病毒能够引起香蕉的严重病害,科研人员用感病植株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脱毒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茎尖预处理茎尖数量成活茎尖数脱毒茎尖数脱毒率(%)
未低温保存3230826.67
超低温保存60332060.61
A.用茎尖能够获得脱毒苗的原因是植物顶端分生区病毒少
B.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常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
C.表中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茎尖可以提高脱毒率
D.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来检测茎尖脱毒率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的外植体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如表为四种不同外植体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结果,由表中结果可知诱导愈伤组织较适宜的两种外植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植体

愈伤组织体积

诱导率/%

不带叶茎段

很大

99.5

带叶茎段

很小

90

叶片

很小

20

成熟胚

较大

80


注:诱导率(%)=(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接种的外植体数量)×100%
(2)据下图分析2,4-D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获得最大紫杉醇总产量,最适合的2,4-D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填“0.5”“1.0”或“2.0”)mg/L。 

(3)与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相比,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021-04-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小组利用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2n=20)芽尖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细胞X发育形成的植株称为植株X。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等技术
B.幼苗1和幼苗2的成熟体细胞的基因型均为BbTt
C.植株B一般为纯合子,植株C一般表现为高度不育
D.植株X的形成可以体现出植物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024-04-2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解决马铃薯质量退化和产量下降的有效方法。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茎尖离体培养大致过程如图1所示,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

①依图1分析,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_________。将微茎尖接种在添加有 _______________ 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经过 ___________过程完成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对脱毒苗进行病毒检测时,可采用 _________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也可以采用 ________方法检测病毒的基因。
②由图2可知,茎尖越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大小为 ______ mm的茎尖外植体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
(2)研究表明将感染马铃薯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的蛋白质外壳基因导入马铃薯体内可以获得抗病毒的植株。
①将马铃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基因转入马铃薯核基因组中,常用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筛选出抗病毒马铃薯细胞后,再将马铃薯细胞培养出完整植株。
②在个体水平鉴定马铃薯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其生长状况。
2023-01-0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