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4 道试题
1 . 随着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草莓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育苗方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且种苗带毒现象普遍,造成优良品种逐年退化。研究人员利用草莓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现了无病毒苗的快速繁殖,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无病毒植株的快速繁殖时,以茎尖作为外植体的优点主要是__________。从步骤①到步骤②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步骤②要进行照光培养,照光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以草莓幼苗茎形成层为外植体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愈伤组织细胞和胚状体细胞都已经出现了脱分化
B.暗处理时间的长短对脱分化率的影响小于再分化率的
C.暗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利于草莓胚状体的形成
D.草莓茎形成层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是1周
2 . 兰花人工种子由人工种皮、原球茎和人工胚乳构成。原球茎是由胚性细胞组成、形态类似球茎的结构,可发育成完整植株。人工胚乳可调控原球茎的休眠,并为原球茎的发育提供营养成分和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从盆栽兰花获取茎尖,对其进行______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茎尖通过______后生长为原球茎。原球茎在发芽培养基上可很快长出幼叶,然后在______培养基中形成完整植株。
(2)将原球茎切成小块,转入增殖培养基进行______培养,可以得到大量原球茎,实现兰花的快速繁殖。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椰子水,原球茎会长得更饱满。不同成熟度椰子的椰子水对原球茎生长的促进效果不同,推测原因是______
(3)在人工胚乳中添加椰子水,可延长人工种子的保存时间。为了得到理想的人工胚乳,需通过实验对人工胚乳中的 MS 培养基浓度和______进行调整。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实验无关变量的是哪几项?______(A.人工胚乳中的 MS培养基浓度   B.人工种子中的原球茎大小C.人工种子保存时间   D.人工种子保存温度和湿度)。
(4)某实验研究发现,与添加用过滤除菌法处理的椰子水(A 组)相比,人工胚乳中添加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B 组)使原球茎的休眠时间变短。研究人员推测B 组原球茎休眠时间短的原因是脱落酸被破坏。作出上述推测的依据是:椰子水中有脱落酸;______; 脱落酸不耐高温。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可增加一组实验(C 组),C组的处理是:______
3 . 目前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种植业尤为关键。在现代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在育种中得到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取优良品种的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一般需要避光,此时所用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___(填“有机碳源”或“无机碳源”)。诱导生芽和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的最大区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无性生殖的作物连续种植多代后产量会下降,主要是感染的病毒传给了子代。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对无性生殖的作物进行脱毒处理,此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_(部位)的细胞,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耕地面积减少也是农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地,有的研究者想到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期望能得到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植株。该设想需要先利用_________________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最终“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没有实现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30更新 | 6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联考模拟生物试题(一)
4 . I.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图1。

(1)取鱼腥草和三白草充分展开的嫩叶片,用用70%乙醇和2%的次氯酸钠对其________(填填“消毒”或“灭菌”),每次处理后用________(填“蒸馏水”或“无菌水”)冲洗叶片5次,去除残留于叶片上的药剂,处理后的叶片撕去表皮,切成1mm薄片备用。
(2)过程①通过酶解法去除________获取原生质体,并向三白草和鱼腥草细胞酶解液中分别加入红、绿荧光色素(带荧光色素的原生质体仍能融合和再生)。过程②利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诱导融合,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选择带________________的杂种原生质体。
(3)科研人员研究不同的原生质体密度对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注:双核异核融合体指具有两个不同来源细胞核的细胞
由图2可知促进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密度为__________,高于此密度不利于形成双核异核融合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外,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还应包括____________等。
(4)通常情况下,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为判断融合体对动物免疫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取同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组别

A组

B组

C组(空白对照组)

实验处理

三白草和鱼腥草杂种愈伤组织的蒸馏水提取物

三白草和鱼腥草直接混合后的蒸馏水提取物

每天一次等量灌胃,连续一周,检测各组小鼠的胸腺重量

①在表格中将C组的实验处理补充完整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支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提前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II. 猕猴桃因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美味水果。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不同种培育出了更加优良的品种,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5)因“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之间存在__________,所以用有性杂交方法很难得到可育后代,上述①~⑥培育优良品种H的过程所应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6)图中B、D是__________;G是__________;②过程需使用__________酶进行处理。
(7)过程③使用的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融合法和高Ca2+—高pH融合法等。
(8)⑤⑥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植物激素中__________是关键激素。
(9)过程③得到的两两融合的细胞有__________种,因此需要进行筛选。已知用X射线处理会使染色体受影响而导致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用碘乙酰胺处理会使细胞内的酶失活而抑制生长。为了能筛选到杂种细胞F,若在①过程对“中华猕猴桃”用X射线处理,需对“美味猕猴桃”用____________处理,以便最终能获得优良杂种植株H。
2023-11-16更新 | 45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9讲 植物细胞工程.
5 . 中药发酵是以微生物或酶为生物催化剂,对中药或中药提取物进行生物转化,使中药成为快速利用、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部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已经被科学家研究发现,如紫杉醇、青蒿素等。请依据所学的生物技术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传统中药的食用方式是通过煎、煮、熬等方法获取药物中有效成分,这些方式的缺点有: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2)植物细胞工厂化生产,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处理,得到_____________,利用其较强的增殖能力,获取大量的植物细胞,从而得到较多的中药有效成分。
(3)中药发酵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量生产中药有效成分,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获取目的菌:已知的微生物不能产生紫杉醇或青蒿素,所以需要利用___________技术将植物细胞中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的细胞中,获得目的菌种。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
②发酵:通过___________确定培养基配方,然后对发酵设备和培养基进行严格___________,进行接种,在发酵罐中发酵;
③“分离和纯化”的原则是依据植物有效成分的性质来进行分离、提取和纯化。
6 . 我国现有的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卷叶虫等鳞翅目的害虫具有非常显著的抗性。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基因能指导产生一种Bt杀虫蛋白,它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基因导入到棉花的叶肉细胞中,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抗虫棉,抗虫棉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环境,抗虫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的Bt基因常利用PCR技术在体外快速扩增,原理是________。从理论上推测,PCR扩增目的基因至第四轮循环产物中仅含有其中一种引物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若退火温度过高,对扩增的影响是________(“无Bt基因”“Bt基因纯度低”或“Bt基因多”)。
(2)如果从限制酶A、B和C任选两种酶对Ti质粒进行切割产生不同末端,均会将Ti质粒切成两段,则形成的DNA片段有________种。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复制原点、启动子和终止子外,还需要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t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与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抗虫棉花植株,具有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022-05-17更新 | 4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绥化市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7 . 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使用的酶是__________,过程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从杂种细胞到幼芽的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过程③指__________
(2)过程④选择培养时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若甲植物(2N=18),乙植物(4N=32),则目的植株细胞内含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该目的植株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
(4)甲植物能产生次生代谢物——紫草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在植物细胞中含量低、难提取、难体外合成,可通过__________生产,以获得次生代谢物。
8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一类单链环状DNA病毒,能引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检测某番茄幼苗是否感染该病毒,实验人员进行以下操作:
①分析PCR扩增结果;②从番茄幼苗组织样本中提取DNA;③采集番茄幼苗叶片组织样本;④利用PCR扩增DNA片段。
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2)操作②在番茄研磨液中加入2mol/L的氯化钠,作用是______;研磨液中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的作用是_______
(3)操作④中使用的酶_________。PCR反应中每次循环可分为______、退火、延伸三步。
(4)PCR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结果如下:

注:M:DNA marker;1-4: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样品
实验中,DNA marker是一组已知长度和含量的标准DNA片段的混合物,起_______作用。健康番茄幼苗的DNA是阴性对照组,_________是阳性对照组。若想利用该样品植株获得无病毒的番茄幼苗,方法是_____
2023-03-30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9 . 育种工作者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想象中的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

(1)材料中所用到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到原生质体融合和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
(2)图中①步骤所示植物细胞用酶解法除去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___
(3)过程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的物理方法有______;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与培养基中___有关,细胞两两融合时,可出现___种融合细胞。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___过程。其中___(填④或⑤)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光的作用是___
(5)利用马铃薯和番茄的___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取单倍体植株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___个染色体组,杂种细胞培育的杂种植株___(填“是”或“否”)可育。
2024-04-04更新 | 4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加快抗赤霉病小麦的育种进程。请根据所学内容和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的___________为理论基础,以___________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从而实现对植物的改良和利用。
(2)为了加快抗病基因型的纯合速度,可采用玉米授粉诱导小麦加倍单倍体法。抗病小麦(6n=42)与玉米(2n=20)杂交后,在杂交后的最初3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来自玉米花粉的染色体会被逐渐排除掉,最终仅剩下来自母本小麦的染色体,形成了小麦单倍体胚。该单倍体胚经培养形成幼苗后,再进行染色体加倍。
①杂交后最初3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变异。
②小麦单倍体胚中含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可用___________(物质名称)对单倍体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处理后的抗病小麦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将(2)中获得的植物种子进行“幼胚离体培养”,其大致流程是:用无菌水冲洗3~5次麦粒,在无菌条件下剥出麦粒的幼胚。将幼胚尖端向下接种在MS培养基上,放入25℃培养室中培养,接种4天后置于2~4℃低温条件下“春化”15天,然后移栽至盆钵中生长。
①接种小麦幼胚的MS培养基上应添加___________等物质,幼胚培养初始阶段培养室内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给予光照。
②与传统的用小麦种子在土壤中种植育种相比,育种工作中采用“幼胚离体培养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
2023-02-03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月开学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