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题方法的类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他在《九章算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正数中的“…”代表无限次重复,设,则可利用方程求得,类似地可得到正数       
A.B.C.D.
2020-06-0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质量评估(期中)理科数学试题
2 . 在数列的极限一节,课本中给出了计算由抛物线轴以及直线所围成的曲边区域面积的一种方法:把区间平均分成份,在每一个小区间上作一个小矩形,使得每个矩形的左上端点都在抛物线上(如图),则当时,这些小矩形面积之和的极限就是.已知.利用此方法计算出的由曲线轴以及直线所围成的曲边区域的面积为(       
A.B.C.D.
2020-05-21更新 | 8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在线学习效果评估)数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集C内的根为,则由,可得.类比上述方法:设实系数一元三次方程在复数集C内的根为,则的值为
A.﹣2B.0C.2D.4
4 . 华罗庚是上世纪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他除了数学理论研究,还在生产一线大力推广了“优选法”和“统筹法”.“优选法”,是指研究如何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迅速找到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当前防疫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刻,为防范机场带来的境外输入,某机场海关在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测时采用了“优选法”提高检测效率:每16人为组,把每个人抽取的鼻咽拭子分泌物混合检查,如果为阴性则全部放行;若为阳性,则对该16人再次抽检确认感染者.某组16人中恰有一人感染(鼻咽拭子样本检验将会是阳性),若逐一检测可能需要15次才能确认感染者.现在先把这16人均分为2组,选其中一组8人的样本混合检查,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8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4人的样本混合检查……以此类推,最终从这16人中认定那名感染者需要经过(       )次检测.
A.3B.4C.6D.7
5 . 在数学解题中,常会碰到形如“”的结构,这时可类比正切的差角公式.如:设是非零实数,且满足,则       
A.B.C.D.
2020-05-04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数学(文)试题
6 . 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设实数x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则x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若令,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可得的近似分数为(       
A.B.C.D.
7 .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他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正数中的“…”代表无限次重复,设,则可利用方程求得,类似地可得正数       
A.2B.C.D.
2020-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开卷教育联盟全国高三模拟考试(一)数学文科试题
8 .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他在《九章算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正数中的“…”代表无限次重复,设,则可以利用方程求得,类似地可得到正数=(       
A.2B.3C.4D.6
2020-04-03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
9 . 实数系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集内的根为,则有,所以,由此推测以下结论:设实数系一元三次方程在复数集内的根为,则的值为
A.B.C.D.
2020-03-20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省实验中学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文)试题
10 . 已知数列满足,类比课本中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A.15B.16C.17D.18
2020-02-17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六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