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已知木星周期是火星周期的n倍。若只考虑太阳万有引力对其他星体运行的影响,小行星运动轨迹视为圆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中的各个行星周期均相同
B.外侧小行星受到的引力一定小于内侧小行星受到的引力
C.可以求出木星与火星的速率之比
D.可以求出相邻两次太阳、火星、木星三者共线的时间间隔
2024-05-13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为2022年11月8日晚上出现的天文奇观“血月掩天王星”照片,大大的月亮背景下天王星是一个小小的亮点。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天王星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已知地球和天王星绕太阳的公转方向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太阳参考系中,此时地球的速度大于月球的速度
B.在太阳参考系中,此时地球的加速度小于月球的加速度
C.下一次出现相同的天文奇观的时间间隔少于一年
D.月球和天王星的公转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
2023-04-14更新 | 169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静止轨道卫星,其对地张角为;Ⅱ为地球的近地卫星。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题中条件,可求出(  )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B.卫星Ⅰ和卫星Ⅱ的加速度之比为
C.卫星Ⅱ的周期为
D.卫星Ⅱ运动的周期内无法直接接收到卫星发出电磁波信号的时间为
2023-02-09更新 | 5815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4 .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空间站将形成三舱“T”字型基本构型。假定空间站在距地面450km高度处做理想的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北斗”系统中的中轨道卫星A与空间站相距最近如图所示,该中轨道卫星A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为,卫星A和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运行方向相同,则从图示位置往后开始计数(不包括图示位置),在卫星A运行一周时间内,空间站与A相距最近的次数为(  )

A.7次B.8次C.9次D.14次
2022-12-12更新 | 2714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已成功实现多次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其过程可简化为飞船被送入预定轨道后,进行多次变轨,到了空间站下方几十公里后进行远距离导引,到更近的“中瞄点”后进行近距离导引,飞船一边进行姿态调整,一边靠近空间站,在空间站正下方约200米处调整为垂直姿态,再逐步向核心舱靠近,完成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低轨道的环绕周期比在高轨道的环绕周期大
B.远距离导引过程中,飞船需要点火加速
C.空间站的线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D.交会对接时,必须控制飞船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与空间站的角速度相同
2022·广东·模拟预测
6 .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正在执行我国首个行星际探索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与五星红旗、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的同框照片传回地球,送上了一份“最高”的冬奥礼物。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首先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然后择机进入霍曼转移轨道,经过259天的太空旅行,成功到达火星并被火星捕获,现正在火星地面上进行各项研究探测活动。如图所示是天问一号发射轨迹示意图,已知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8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至下一次相距最近所需时间约为2.25年
B.“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
C.“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需要减速才能进入霍曼转移轨道
D.“天问一号”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是为了避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
2022-05-23更新 | 13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物理试题(二)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多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绕地球运动轨道为圆轨道,在某时刻地球的两颗卫星A和B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设卫星A的轨道半径为,卫星B的轨道半径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卫星的环绕速度之比
B.开始时,卫星A将在B的前面,只要B加速即可追上A
C.从此时刻开始再经大约时间再次相距最近
D.从此时刻开始再经大约时间第一次相距最远
2022-04-14更新 | 1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物理精创预测卷 广东专版
8 . 行星冲日是指太阳系内某一地球公转轨道以外的行星于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设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均可视为质点,地球轨道半径与行星轨道半径之比为,则该行星发生冲日现象的时间间隔的年数是(  )
A.B.C.D.
2022-04-09更新 | 61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小明站在地球赤道上某点,每经过时间,卫星A经过头顶上空一次,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卫星A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A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
A.B. C.D.
2022-02-08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高考物理专题训练4 万有引力定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周期性变化,为人类探测火星每隔一定时间会提供一次最佳窗口期。已知火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方向相同,火星的轨道半径约是地球轨道半径的1.5倍,则最佳窗口期大约每隔多长时间会出现一次(  )
A.18个月B.24个月C.26个月D.36个月
2021-05-09更新 | 113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届广东省高考物理第一次综合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