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 的小物块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紧靠竖直墙壁,一劲度系数为 的轻弹簧将 相接, 紧靠 ,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 均静止。现给 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为 的恒力,使 一起向左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立即撤去恒力,一段时间后 离开墙壁,最终三物块都停止运动。已知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为弹簧的形变量)
(1) 求 向左移动的最大距离 分离时 的动能
(2) 为保证 能离开墙壁,求恒力的最小值
(3) 若三物块都停止时 间的距离为 ,从 分离到 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 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为 ,通过推导比较 的大小;
(4) 若 ,请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 向右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随位移 变化的图像,并在坐标轴上标出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 值(用 表示),不要求推导过程。以撤去 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2022-10-26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版32一轮复习 第五章专题突破5 夯基提能
2 . 如图所示,绝缘轨道CDGH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段DG的圆心角为θ=37°,DG与水平段CD、倾斜段GH分别相切于D点和G点,CD段粗糙,DGH段光滑,在H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处于场强为E=1×104N/C、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m=4×10-3kg、带电量q=+3×10-6C的小滑块在c处由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到CD段的中点p处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CD段长度L=0.8m,圆弧DG的半径r=0.2m;不计滑块与挡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求:
(1)滑块与CD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块在CD段上运动的总路程;
(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
3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根表面粗糙、粗细均匀的细杆OMN,它的上端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且与x轴相切。OMMN段分别为弯曲杆和直杆,它们相切于M点,OM段所对应的曲线方程为。一根套在直杆MN上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N点,其原长比杆MN的长度短。可视为质点的开孔小球(孔的直径略大于杆的直径)套在细杆上。现将小球从O处以v0=3 m/s的初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抛出,小球过M点后沿杆MN运动压缩弹簧,再经弹簧反弹后恰好到达M点。已知小球的质量m=0.1 kg,M点的纵坐标为0.8 m,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求:
(1)上述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2)轻质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2022-08-02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版 优化设计 高考总复习 第五章 单元质检五 机械能
4 . 某游乐场有一种“双环过山车”,其运行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物块轨道”模型。AB段和两竖直圆轨道1、2均光滑,圆轨道1、2的半径分别为R1=2m,R2=1.6m,BC为两圆轨道的最低点且略微错开可以使物块通过。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视为质点),从右侧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恰能通过第一个竖直圆轨道1,已知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调节,物块与CDDEEF段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LBCLCD=6m,LDE=1m,DE段与水平面的夹角α=53°,EF段平直轨道足够长,所有轨道可认为在同一竖直面内,sin53°=0.8,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A点距BC水平轨道的高度h
(2)要使物块恰好通过1轨道后,进入轨道2而不脱离第二个圆轨道,求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可设计的范围;
(3)物块恰好通过2轨道后,沿轨道CDE运动到E处时,在光滑“挡板”作用下转变为做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求物块在EF段停止的位置到E点的距离x。(不考虑物块在DE点的能量损失)
2022-07-21更新 | 7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固定点O上系一长L=0.6 m的细绳,细绳的下端系一质量m=1.0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球与平台的B点接触但对平台无压力,平台高h=0.80 m,一质量M=2.0 kg的物块开始静止在平台上的P点,现对M施予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物块M沿粗糙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平台边缘B处与小球m发生正碰,碰后小球m在绳的约束下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A时,绳上的拉力恰好等于摆球的重力,而M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其水平位移x=1.2 m,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
(1)质量为M的物块落地时速度大小?
(2)若平台表面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M与小球的初始距离为x1=1.3 m,物块MP处的初速度大小为多少?
2022-03-20更新 | 97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红对勾 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专题五 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
6 .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水平距离,水平轨道AB长为BC长为,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7 .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紧靠竖直墙壁,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将AB连接,C紧靠B,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C均静止。现给C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恒力,使B、C一起向左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立即撤去恒力,一段时间后A离开墙壁,最终三物块都停止运动。已知AB、C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为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的形变量。
(1)求B、C向左移动的最大距离
(2)求B、C分离时B的动能
(3)求Ff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证A能离开墙壁。
2021-10-26更新 | 9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新教材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阶段综合测评3
8 . 如图所示,木板A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其右侧上表面放置着木块B。将木块与墙壁用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连接,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将木板与重物C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连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其它阻力。
(1)用手托住物块C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求作用在物体C上的最小托力
(2)撤去托力,使物块C由静止释放,求AB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物块C下落的高度
(3)AB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立即将弹簧和绳子同时剪断,求AB能够继续滑行的距离
9 . 秋千由踏板和绳构成,人在秋千上的摆动过程可以简化为单摆的摆动,等效“摆球”的质量为m,人蹲在踏板上时摆长为,人站立时摆长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如果摆长为,“摆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求此时“摆球”受到拉力T的大小。
(2)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人可以通过在低处站起、在高处蹲下的方式使“摆球”摆得越来越高。
a.人蹲在踏板上从最大摆角开始运动,到最低点时突然站起,此后保持站立姿势摆到另一边的最大摆角为。假定人在最低点站起前后“摆球”摆动速度大小不变,通过计算证明
b.实际上人在最低点快速站起后“摆球”摆动速度的大小会增大。随着摆动越来越高,达到某个最大摆角后,如果再次经过最低点时,通过一次站起并保持站立姿势就能实现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在最低点“摆球”增加的动能应满足的条件。
2021-09-04更新 | 990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3新教材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考点16 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提能力
10 . 螺旋千斤顶由带手柄的螺杆和底座组成,螺纹与水平面夹角为,如图所示。水平转动手柄,使螺杆沿底座的螺纹槽(相当于螺母)缓慢旋进而顶起质量为m的重物,如果重物和螺杆可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称为摩擦自锁。能实现自锁的千斤顶,的最大值为。现用一个倾角为的千斤顶将重物缓慢顶起高度h后,向螺纹槽滴入润滑油使其动摩擦因数μ减小,重物回落到起点。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螺杆和手柄的质量及螺杆与重物间的摩擦力,转动手柄不改变螺纹槽和螺杆之间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摩擦自锁的条件为
B.下落过程中重物对螺杆的压力等于mg
C.从重物开始升起到最高点摩擦力做功为mgh
D.从重物开始升起到最高点转动手柄做功为2mgh
2021-08-04更新 | 73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版三维设计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第1课时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